每一页,我都仿佛在看一本畅销书的介绍,因为本书讨论的主题是我们大部分都会很感兴趣的问题。社会心理学就是通过激发大家很感兴趣的问题来研究我们的社会思维,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
本章的一开始用了灰姑娘的故事来引出为何灰姑娘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是截然不同的表现,从而想说明环境对我们的影响程度。
而社会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我们周围情境影响力的科学。
就是研究社会思维(我们如何看待别人),社会影响(如何相互影响),社会关系(如何与他人相互关联),总的来说就是关注人们如何彼此看待和影响。那么在看待他人之前,必然的,我们肯定需要先清楚我们如何看待自己。
因此社会思维包含了我们如何直觉自我和他人,我们相信什么(信念),我们所做的判断,我们的态度及行为;社会影响则包括文化与生物性(基因,性别)的影响,从众压力,说服,群体影响;社会关系则分为偏见(不喜欢他人),攻击(攻击他人),吸引力和亲密关系(喜欢与爱他人),帮助,冲突与和解。
社会心理学,顾名思义,社会学+心理学,是两者的交叉,因此与任一方单纯对比的时候,就会略有不同偏重。
也就是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包罗万象,那么在这些中,如同生物学中自然选择和适应一般重要的观点有哪些?也就是“我们永远不该遗忘的重要观点”/或者说是核心关注的问题。
我们构建了社会现实:也就是说客观现实的确存在,但我们观察时总是会受到我们的信念和价值观的影响,也许这就是一念之差吧。
社会直觉通常强大但有时危险,因此我们需要警惕,在准确性要求很高的时候,我们要用批判性思维来抑制直觉冲动,因为它也是可能误导我们的。
我们的行为受内外部和生物性的影响:3.外部社会的力量影响塑造我们的态度和行为;
4.当然来,相对的,我们也不是一味的墙头草,内在的影响力(态度和性格倾向)也影响着行为;5.社会行为还有其生物性基础,人类是天性和教养共同作用的产物。如同《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一书里也提到,我们其实遗传了一些曾经有助于祖先繁衍生存的行为。也因其神经生物基础,我们心身是统一的。
6.心理学不探讨生命的终极问题,但是完全关乎我们的生活。但也许也正因为这样,大家可能会经常觉得社会心理学的很多结论很熟悉,从而有种觉得社会心理学都是在证明显而易见的事情。然而实验事实是,我们在知道事实真相之后才想起它的存在,也就是“事后诸葛”。而这种“我早就知道了现象”会导致人们过高评价自己的判断与预测。
如同前面说到的,我们的构建了社会现实,因此社会心理学也肯定会受到社会心理学家价值观(关于什么是可取的以及人们该如何行事的个人信念)的影响。
价值观影响科学家的方式有两种:
1.直接的:
A.选择的研究课题会反映社会历史,因此我们“可预测,未来的研究将会反映我目前和未来的问题,如收入平等,老龄化等”;
B.不仅因时代而不同,还会因文化而不同;
更有意思的是,C.会影响投身于不同学科的人群类型;
然而,这是影响的形成和作用,也是D.社会心理学分析的对象。
2.间接的:
A.科学存在主观性,就像前面说的,我们构建了社会现实。科学家也会按照自己的心理分类来解释自然。另外,来自共同研究领域的或者文化的学者通常持有共同的观点-社会表征(通常是最重要且无需检验的信念)。
B.我们的理解中暗含了心理学的非客观性,定义美好生活,专业建议,概念形成,贴标签等这些例子,都是隐含价值观。
那么系统的观察和实验就是来帮助我们过滤这些杂质的,所以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我们日常大多数人应该都是蛮喜欢观察身边人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形成一些关于我们思维,影响,联系的想法。其实科学家也是这样的,至少更系统(通过形成理论),也更费力(通过实验研究,在实验中创建微缩的社会情境以探求因果关系)
理论与事实是完全不同的,事实是“我们丢东西,它落向地面”,理论是“地心引力”,是对事实进行总结与解释的观点。
一个好的理论是非常有实用性的。它会具备以下特征:
而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需要区分相关研究(探寻自然的联系)和实验研究(探寻因果关系)。
相关研究优势是通常涉及自然场景中包含的重要变量,但是对于因果关系的解释十分模糊。调查研究有四个极易造成偏差的因素,我们需要注意甄别,分别是不具代表性的样本,问题的顺序,答案的选项,问题的措辞。
最后,用迈尔斯在书中引用神学家罗伯特.麦卡菲.布朗的一句话来与各位共勉“我们写作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信念,我们能够改变点什么。这种改变可以是一次对美的全新感知,可以是一次对自我的全新洞察,可以是一次对喜悦的全新体验,也可以是一个投身革命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