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
07月30日12:24
文|袁越
据统计,正常社会当中只有大约1%的成年男性和0.2%的成年女性具有反社会人格,但有将近四分之一的暴力事件是由这些人干出来的,英国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提出的“少数人法则”(Law of the Few)描述的就是这个现象。
那么,这种反社会人格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心理学界做过大量研究,目前的主流意见认为这种人格从很小的时候就有征兆了。
我们大家都认识几个这样的小学同学,他们要么喜欢顶撞老师,要么干脆不来上课,甚至经常打架,表现出严重的暴力倾向,心理学家称之为“行为障碍”(Conduct Disorder)。约有2%的儿童会得此病,这些孩子缺乏共情能力,对别人的痛苦或者悲伤完全没有感知能力,具体表现就是冷酷无情,严重缺乏负罪感和同情心。
“行为障碍”有很强的遗传基础,至少有一半的致病因素和基因有关,其余因素则包括营养不良、家庭贫困和管教不当等。很多家长认为这是孩子成长时期必经的阶段,不愿意采取人工干预的措施。不少患病儿童长大后也确实逐渐正常了,这让家长们更加放松了警惕。
那么,这样的儿童是否应该提早干预呢?美国曾经做过一个大规模研究,研究者从若干所小学里挑选出900名被诊断为患上“行为障碍”的孩子,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取人工干预,直到他们成年(25岁),另一组为对照组,不采取任何特殊措施。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孩子有69%长大后变成了带有明显反社会人格的精神变态者,干预组的这个比例为59%。
这个实验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人工干预确实有效;第二,人工干预的效果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好。后者的原因也有两个:一是人工干预的方法不对;二是精神变态是一种遗传病,很难通过后天教育得到根治。
2018年5月1日出版的《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杂志上刊登了一篇论文,为后一种解释提供了部分证据。这篇论文是由英国巴斯大学、剑桥大学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学者共同完成的,研究人员先是用功能性核磁共振仪(fMRI)扫描了“行为障碍”患者的大脑,发现他们大脑中的杏仁体(Amygdala)对悲伤或者愤怒的表情反应迟钝。这个杏仁体是人脑中专门负责共情能力的区域,这个结果说明这些孩子的冷酷无情确实是有生理基础的,不是装出来的。
之后,研究人员又扫描了这些人成年后的大脑,发现那些变正常了的人和精神变态者的大脑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前者的杏仁体和大脑前额叶皮质之间的连接出了问题,后者则是正常的。前额叶皮质是大脑的决定中枢,负责整合来自其他区域的信息,然后做出决定。人类的情绪控制中心也在这一区域,也许这就是“行为障碍”儿童很难控制自己情绪的原因所在。
但是,那些精神变态者的大脑则没有这个问题,说明这些人的大脑结构和普通的儿童行为障碍患者是不同的,他们的反社会人格很可能另有原因。这项研究并不能告诉我们具体原因是什么,但却能提醒我们,那些精神变态者的大脑和别人的不一样,很可能需要设计出一套专门针对他们的人工干预方案。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89万获赞 182.4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