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学基础理论知识发型的科学分区
剪发过程中“点”的位置及名称
1:中心点 2:中心顶点间基准点 3:顶点
4:顶点黄金点间基准点 5:黄金点 6:黄金后部点间基准点
7:后部点 8:后部颈点间基准点 9:颈点
10:颈侧点 11:耳后点 12:耳上点
13:侧角点 14:侧部点 15:前侧点
剪发分区:根据设计的效果进行科学的分区,哪个区域突出什么效果都是通过分区来设定的。
下面七种基础的分区,了解它们的方式及作用可以帮助更好地进行组合的分区。
1.侧中线:耳点至顶点再至另一侧耳点,用于控制侧部前后发量。
2.中心线:中心点-顶点-黄金点-后部点-颈点随头部曲线分开左右1:1比例,主要用于控制头型左右的发量。
3.U字区:前侧点至黄金点再到另一侧前侧点形成U形。主要用于控制顶区发量,可根据头型大小调整分区大小, 头型饱满缩小分区,头型尖的扩大分区。
4.对角线:耳点至黄金点再至另一侧,聪用于控制上下,前后的发量。
5.刘海区:顶点连接两前侧点三角形或半圆形分区。于控制刘海的长度及重量,可根据脸型适当调整区域大小,脸大缩小,脸小扩大。
6.水平线:耳点至后部点再至另一侧耳点水平分开。用于控制后头部发量。
7.边沿线:头型两边侧角点至耳点至颈侧点连接至颈点,分区一上移两公分宽度。用于设定外轮廓线的长度或重量。
划分线:七种划分线
1.水平划分线:平行于地面的划分线,多采用于建立重量,体现厚重落差效果。
2.垂直划分线:垂直于地面的划分线,多采用于去除重量,体现轻柔,流畅的落差效果。
3.前倾划分线:前高后低的划分线,制造纹理流向向前,重量前倾效果。
4.后倾划分线:前低后高的划分线,制造纹理流向向后,重后倾效果。
5.定点放射划分线:以一点固定向四面均匀放射划分,制造发型分散均匀的重量感。
6.十字交叉划分线:为了制造修剪的精密度,检查发片修剪时横竖斜提拉。
7.圆弧形划分线:取弧形发片,内圆弧制造聚拢效果,外圆弧制造分散效果。
发片与头部角度的关系
头部任意位置的一片发上下提拉与此处头皮所形成不同的角度。
零层次:零度剪切,头发拉至零度修剪且不使用任何拉力,带发片方向和提升角度。体现最重的量感,适合少发量至中发量,柔软和正常发质。
堆积层次:剪切角度由1-89度,剪切线是由短到长,由下至上连续增加的, 进而促使短发推动长发形成重量堆积的效果。制造一个圆形饱满的形状。
柔和层次:剪切角度90度移走头发的重量,全头发长均等,连接最紧密,发尾充分暴露在外,营造蓬松饱满的效果,动感性强。
轻盈层次:剪切角度由9-180度,剪切线由短到长, 保留外线的长度,去掉内部的重量,体现轻盈蓬松的效果,并且保持较长且柔和的长度。
分配方式:头发在修剪时有方向指弓|地进行提拉梳理称之为分配
1.自然分配:根据头发自然生长位置进行上下提拉,不做左右方向的偏移,多用于中低层次的修建。
2.垂直分配:发片与划分线的提拉方向形成直角,多用于中高层次的修剪。
3.偏移分配:指梳理方向与自然下垂相反或与基本分分线垂直以外的任何方向,此方式多用于夸张头发之间的长短差,加强各区之间的融合。
4.方向分配:把所有的头发进行有规律有组织的同一方向的分配,这样可使集中面产生突出动感的效果。
引导线:就是发型框架及发长的基准,引导线是修剪发型的关键,是决定发型标准化的重要因素。
1.固定式引导线:所有头发均以第一片被修剪的发片为引导,全部靠向第一片头发。 要在相反方向,上获取连续的头发长度可采用这种引导线。
2.移动式引导:剪出的上一片发片作为下一片的修剪依据,如1带2,2带3,3带4,以此类推。保持相同的分份可产生均等的长度效果。
举报/反馈

四达笛

286获赞 127粉丝
逆风前行无悔,学无止境有味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