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人本主义哲学的观点,精神健康要具备这样的特性,比如能够爱、能够创造,从家庭和自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将自己体验为自身力量的主体,他的身份感建立在这种自主的体验之上,能够掌握内在和外在于自己的现实。

人本主义认为生命的目的就是要认真度过人生,充分实现生命的觉醒,坚信自己有真正的力量,能够接受矛盾、缺陷和不足。

人是这个宇宙中最重要的东西,但同时我们又不该认为人是无所不能的;人的生命是无比宝贵的,但同时从整个自然的角度来看,又不比一只苍蝇或一片草叶,更为重要。

那么生而为人就要热爱生命,更要无畏接受死亡;能承受那些生活要求我们面对的所有重要问题的不确定性,同时要坚信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能够与自己相处,同时又能够以平和的心态热爱他人;能够听从良心的召唤,同时在没有外人监督的时候,在无所遵从的时候,不沉湎于个人的仇恨之中。

所以综合而看,所谓的精神健全,无非就是拥有爱的能力,有理性思考的能力,拥有对生活的信仰,尊重生命,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

只有精神上的健全,才能说自己是一个精神正常的人。

那么以上面我们所说的精神健全完全不同的就是——异化的人。异化原本就是一个医学术语,用来指代精神上有缺陷的人,后来被引入哲学领域,成为一个哲学名词,马克思曾经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过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的异化问题。

异化,是人感到自己是一个陌生的人,与自己疏远。马克思曾经说到,异化指的就是人的这种状况,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的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

在现代社会中异化几乎是无所不在的他控制了,人与他人、人与自己、人与国家、人与社会、人与消费品、人与自然的所有关系。在现代社会,是一整套隐藏在人背后的机器和系统来管理我们的工作、生活、社会运转,人作为创作者本应是中心,然而却越来越成为双手创造出来的机器的奴仆,他越来越失去对自己的所有权。

因为每个人的工作都变得简单,只是不断的重复,越来越不用动脑筋,人们的好奇心、创造性、独立思考的能力都被遏制,长此以往,个体便会丧失它与集体的紧密联系,从而失去力量源泉和安全感。

异化的人是不快乐的。为了生存,我们的眼睛必须看到我们应该看到的,耳朵听到我们必须听到的,我们按照常识、规则和习惯生存,我们生怕和别人不一样,我们生怕被别人说自己是精神不正常的。

那到底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精神正常的人呢?无非就是在自己的生活现实中,想方设法的降低异化对自己精神的影响,保持独立,保持深度思考,保持精神上健全,成为那个牢牢把握自己生命本质的个体。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三觉言谨的教育说

举报/反馈

三觉言谨的教育说

28.1万获赞 2.4万粉丝
教育的目的,是做觉知、觉醒、觉悟的人。
教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