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生如尺,必须有度,感情如面,最忌越界”。曾经有过一个非常出名的实验,在一个非常大的阅览室当中,里面仅有一位读者,测试人员并走进去坐在他的身旁,想要看一下他有什么反应。

整个实验共有80个人进行,由于被测试人员并不知道是在做实验,所以大多数人都是选择到别的地方坐下。测试结果显示,在整个空旷的阅览室当中,没有一个人愿意陌生人坐在自己的身旁,这就是所谓的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最早是用来阐述一个现象的,寒冷的冬季有两只刺猬因为天气的原因最终拥抱在了一起,但是不管它们用怎样的方式睡觉都不舒服,各自身上都布满了刺,会让对方不舒服也睡不好觉,最终还是分开了,跑到较远的距离。

但是又因为天气实在过于寒冷的原因,又抱回了一起。途中折腾了无数次,最终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可以有效地避免寒冷,又不会被同伴扎到。这种现象也可以叫作心理距离效应。

从这个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在人类社会当中,彼此之间交流沟通也需要控制一定的距离感,都需要自己的隐私和一定的私人空间,完全由自己掌控。它是一个无形的概念,为自己划分一定的独立领域,在这个独立领域被人侵犯时,里面的人就会感觉到不舒服、不自在、缺乏安全感、甚至会羞恼成怒

刺猬法则在实际的人际交往当中,也是奉行的心理距离效应,在职场领域也同样受用。领导与下属之间的相处方式也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尽可以维护自己的形象,也不会让下属感觉到不自在和紧张。

控制一定的距离,不仅可以得到下属的尊重和认可,在工作当中也能维护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体会“疏者密之,密者疏之”的道理,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走向成功的正确之道。

在生活当中我们不止要与别人保持距离感,同样还要学会拒绝的道理,在电视剧《家有儿女》中有一集告诉了我们拒绝别人的重要性。

刘梅一家最近搬来了一个邻居,这个邻居非常有特点,最开始时任何小东西都要问刘梅一家借,并且是有借无回的那种。但出于人情世故等各方面原因,刘梅一家又不好拒绝,只能放任邻居一次次地将自己的东西掳走,又不能说什么。

直到有一天这个邻居看上了小雪手里的杂志,问能不能借来看一下,但是小雪一家都明白,如果把这本杂志借走了,就很难还回来。于是小雪立刻坚定的说道:“对不起,阿姨,这杂志我自己要用,不能借给您”。这样的回答让邻居感到非常意外,因为每次接东西时都非常顺利,从来不会被拒绝。

从此之后,这位邻居再也没来借过东西,后来刘梅夫妻非常惊讶地问到小雪,为什么这么直接的就拒绝别人?小雪就回答道:“我拒绝别人不需要任何理由,这是我的权利”。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敢于说不,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也是刺猬法则的距离把控意识的体现。

在生活当中,为了不与别人发生争执和避免冲突,很多时候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不会拒绝而是选择独自忍受,可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深刻的教训。如果害怕拒绝别人,不学会说不,最后伤到的就会是自己。

著名作家苏曾说过:“人情归人情,事情归事情,如果两者混为一谈。这样的人做不了大事情”。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社交,任何人都避免不了,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己保持高度的清醒,表明立场。

在面对诱惑和请求时,要学会勇敢地拒绝别人,需要自己承担和负责的一个都不逃,不属于自己的事情,一个都不扛,不强迫自己,也不委屈自己。

比如你对某一个人非常的钦佩,但是经过一定的接触后,就会慢慢发现对方身上的缺点。这个时候你的思想就会发生改变,不再对那个人保持敬佩的情感,甚至会变得厌烦和失望。即使是亲人、恋人、朋友之间都不例外。

具体原因何在?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就是刺猬法则发挥了主导作用,也可以运用心理距离效应来解释。所以说与对方控制一定的距离,才能产生美感。这样人与人之间的新鲜感就永远不会丢失。同样也有利于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善。

在美学当中有句名言:“距离产生美”。刺猬法则告诉人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即使是亲密的人,也应该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果距离对方太近,会对别人构成威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这种现象叫作空间侵犯,还有的人在生活当中总喜欢拖沓迟到或者早退,把这种现象我们定义为时间侵犯。

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些心理学特点,才能有效的完善自我,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距离是一种期待,真正聪明的人都会适当地把握距离,从中生长出一道美丽的风景,让友谊和爱延续下去。

举报/反馈

小辞心理

67获赞 942粉丝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