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黛西 主播/童童
来源/黛西巫巫(ID:dexiww001)
前几天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你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子?
点赞数第一的回答是:
我见过的最不求上进的人,他们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践行决心去改变自己。
三分钟热度,时常憎恶自己的不争气,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
本想在有限的生命里体验很多种生活,却只会把同样的日子重复很多年。
终日混迹社交网络,脸色蜡黄地对着手机和电脑的冷光屏,可以说上几句话的人却寥寥无几。
他们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没在人群中,却过着最煎熬的日子。
可以说这段描述十分真实。不自律的人,生活中充满痛苦,而所有的痛苦都来源自己的无能。
《少有人走的路》中有这样一句话: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途径。
一个自律的人,可以活得高级又自由。
管控身材
自律的人,身材不会差到哪去,能成功减肥的人,都是“狼人”。
减肥是和欲望的直面战争,每天都与食欲、不想运动的惰性抗争着,只要一降低标准,便会被欲望攻陷,成为被欲望支配的提线木偶。
瘦身逆袭的过程,就是不断杀死欲望,解救被支配的自己的过程。
大一刚开学,我的宿友Sherry体重一百多斤,因为身高只有一米五三,她整个人看上去就不是很协调。后来,她戒掉了所有零食,严格控制饮食,每天雷打不动地跑步,三个月时间,瘦到了八十八斤。
她的衣柜从此大变样,从BF风的宽T恤、显瘦的阔腿裤、遮肉的长裙子,换成了超显身材的修身风格。
那时我才明白,不是显瘦的衣服好看,而是穿着显瘦衣服的身材好看,身材好的人,自带被认可的属性,便宜的衣服都能穿出高级感。
一个人能控制体重,便能控制一切欲望。
好身材只是成功的附赠品,自律的生活习惯所锻炼出的毅力、体力、心力,才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
要明白,身材是你最闪亮的社交名片,每天坚持运动半个小时,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不运动的人,如同老化的电池,工作一小时,充电八小时,效率极低。
如果没时间锻炼,等身体亮了红灯,就只能花时间看病了。
细化时间的颗粒度
越是自律的人,越会管理时间,时间的颗粒度越细。
之前看过关于韩雪的采访,她对时间的安排就特别细致:“七点半起床、三分钟洗漱、五分钟上妆。”
拥有极强的时间观念,就能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做到效率最大化。
精准的作息安排,能让你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成本。越能详细制定行程安排,并加上截止时间的人,做事就越有条理,成功率也越高。
另外,自律的人还会给自己创造时间,怎么创造呢?
早起。
每天比别人早起1小时,一个月就多出30小时,一年就有360个小时。
按每天工作学习8小时算,360个小时相当于每年多出1个半月。
时间前置的妙处,能让你用这“白捡”的1个半月时间,比别人多看5本书、多学会1个技能,超越那些还在床上熟睡的人。
然而很多人却是这样:
《女王乔安》里有一句话:“早上你赖床,所以多睡十分钟的你,就会输给那些早起十分钟的。”
拒绝温床的诱惑,懂得规划时间,用早起的高效状态,开启一天的生活,才能让你的人生开辟出更多的可能性。
抵制诱惑,能够断舍离
自律的人,喜欢给生活做减法。
少就是多,简就是繁,自律的人懂得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值得的事情上。
普通人被享乐黑洞吞噬着,想要更多快乐;而自律的人在用理性对抗欲望,想要更多更高的收益。
能够抵制诱惑,是因为他们具备稀缺的延迟满足能力:
不参加这一次唠嗑局,为了以后能和牛人唠嗑;
不吃这一口奶油,是为了夏天穿衣显瘦的快乐;
不沉迷低级社交软件,是为了获得现实中的高级成就感。
《自律力》里说过,大多人没法自律,是因为陷入“今天很特别”的误区。
瘦了一斤开心、被老板骂了难过、身体不舒服郁闷……放大情绪而非放大理性,这些都能成为放纵的理由,让你掉入欲望的陷阱。
醒醒吧,如果觉得每个今天都很特别,那每个明天的你只会一如既往地庸常。
学会断舍离,去做这两个方面的删减:空间和时间。
空间,你的房间投射出了你对生活的态度。
房间杂乱的人,会经常购买不必要的杂物,做事会马马虎虎、丢三落四;房间整洁干净的人,会抵制不必要的消费,学习和工作中能注意细节,力求完美。
扔掉看得见的无用的东西,试着减少20%的物品,以此改变看不见的世界。
时间,拒绝无效社交和垃圾娱乐,享受独处的精进时光。
我身边自律的人,不会经常参加唠嗑吹牛的饭局,更不会沉迷于抖音、微博等低质量的娱乐。
他们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
没有阅读习惯的人,眼界是狭窄的,生活是无趣又刻板的。
《远远的村庄》里有一句话,我很喜欢:
孤独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人在孤独时间所做的事情,决定了这个人和其他人根本的不同。
拒绝别人拒绝不了的诱惑,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过上向往的生活。
不断突破个人天花板
自律的人,不会甘愿呆在舒适圈里,而是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不断开发新领域。
我们常说,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但很多人,只逼了自己一小步,就抱怨太难了,做不到。
这就是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区别:
固定型思维:喜欢自我否定,觉得自身能力是固定的,如果没有天赋和运气,便做不好事情。
成长型思维:能够自我激励,相信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对未知领域充满强烈求知欲,并会努力达到目标。
彭于晏的变化,就是成长型思维的典型代表,从小胖子到普通明星,再到全民男神,所有不可能,在他的咬牙坚持下,都变成了可能。
“我就是没有才华,所以才用命拼。”
彭于晏每拍一部电影,就会努力学会一种技能:拍《海豚爱上猫》后,拿到了海豚训练师资格证;拍《湄公河行动》后,学会了缅甸语、泰语、射击;拍《听说》后,学会了手语;拍《激战》后,学会了综合格斗、泰拳、巴西柔术……
这大概就是每个人都向往的生活吧,用自律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一路开黑逆袭,真的很酷。
康德说过:“如果我们像动物一样,听从欲望,逃避痛苦,我们不是在选择,而是在服从。”
选择安逸,服从本能,会让人生这盘棋陷入死局,毫无胜算。而自律可能不会总让你赢,但决不会让你输。
如果你认定苦是自己应得的,那么光必然会照到你身上。
《翻滚吧,阿信》里有一句直击心灵的台词:“如果你一生只有一次翻身的机会,就要用尽全力。”
每一个风光的牛人背后,都付出过你想象不到的血和泪,只有忍着剧痛去拨开身上懒惰的鳞片,才能迎来涅槃重生。
一个自律的人,在别人眼中是可怕的,因为他得到了很多人垂涎已久的逆袭机会;一个自律的人,在自己眼中是可爱的,因为他获得了自己都不敢奢求的自由生活。
就趁现在,去做一些让以后的自己都无比庆幸的决定吧。
去成为一个可爱的人,过上自由的生活,不悔此生。
作者:黛西,来源:黛西巫巫(ID:dexiww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