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风君

高尔基曾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人的自我完善。

生活之中,每个人都要尽己所能提升自己。

克服自己的脾气,拥有豁达的人生态度,保持内心的善良。

克服脾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出众的人也是如此。

苏轼年少成名,二十出头就成为京城最闪耀的一颗明珠。

没有人不认识他,没有人不夸赞他。时间久了,待人难免没有那么恭谨,遇事也就有些锋芒毕露。

苏轼年轻的时候在同乡陈希亮手下办差。陈希亮经常当众批评他,苏轼不服,经常顶撞。有一次因为迟到,还被陈希亮罚了俸。苏轼年少气盛,对陈希亮的观感越来越差。

陈希亮建了一座灵虚台,让苏轼作记。而苏轼却带着情绪,在文章里夹枪带棒地讽刺了陈希亮一番。陈希亮读后却一字未改,让人刻在凌虚台前面。

多年以后,苏轼才明白这位陈希亮是想挫挫他的锐气,磨磨他的脾气。

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晚上在城里玩时,有个醉汉骂骂咧咧地冲撞了他。他竟然没有生气,反而自喜“渐不为人识。”

年少的飞扬一点点沉淀下来,性子越发沉静。

年纪越大越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但是没有人甘愿受气,所以不要动不动就乱发脾气。

再多的不公,再多的苦,要学着自己承担,自己消化。

余秋雨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

在岁月的磨砺中,我们慢慢变得温和,慢慢变得豁达,慢慢练就出一身的好脾气。

豁达人生

王阳明曾说:保持快乐,是一种能力。

生活中总会遇到挫折,稍不留神,就容易被抛入命运的深渊,难以自拔。

王阳明如是,苏轼亦如是。

宋朝的天之骄子,天子的门生,文坛盟主点名的下一届文坛领袖。

本应该是宠命优渥,青云直上。奈何生活却不给他行半点方便。

母亲、父亲、妻子接连去世,幻灭之感扑面而来。官场不顺,处处被打压,被排挤。

在贬谪的路上,他遇到自己的弟弟苏辙。两个人吃了一碗当地粗粝的面条。苏辙吃不下,苏轼却两三口吃完。

他对苏辙说:“你还要细嚼慢咽地品味吗?”

苏辙说:“是啊,一个人如果遭遇不幸,难道还要盯着伤口,自艾自怜吗?”

人生的得失顺逆,不过是自己理解的罢了。只要心胸豁达,即使遇到挫折,生活也不会被挫折扰乱。

安顿好自己这颗心,保持一个淡定的心态,面对人生风雨,自然可以处之泰然,宠辱不惊。

保持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都是善良的,但是随着后天的经历和教育会开始变得有些不同。

这个世界不缺善良的人,缺的是经历挫折打击背叛之后仍然善良的人。

苏轼半辈子都在漂泊的路上。从北到南,贬谪数次,奔波数十年。最远的地方,甚至到了荒蛮的海南。但是他却从未丢掉内心的善良,反而像一束光,走到哪里,就照亮哪里。

被贬黄州,他破除弃婴风俗,数百女婴得以活命;被贬惠州,他改良农具,大大提高作物产量;被贬儋州,他开办学堂,让这片荒芜之地,从此得到教化。

古人说:为善者受福,为利者受祸。

这些福气不是功利,而是一个人的内心的温暖。

善良不只是温暖别人,也是温暖自己。一个人只要有善意,无论遭遇何种苦难,他的生活也不会堕落,不会荒芜。

杨绛曾说:“人生实苦,终其一生,我们都要不断地完善自我。”

克服自己的脾气,拥有豁达的人生态度,保持内心的善良。

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主播:王天资

《民生周刊》新媒体实习生

文章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作者:儒风君,关注儒风大家,读懂中国文化。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编辑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举报/反馈

民生周刊

1108万获赞 14.4万粉丝
该账号由《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
<<民生周刊>>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