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提到心脑血管疾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冠心病、脑溢血等疾病,但这种问题是一种统称,其中包括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动脉硬化等因素引发的心脏和大脑出现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的疾病。全球每年约有150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
近年来,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失去生命的人不在少数,有的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有的是头发花白的耄耋老人,还有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根据我国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中的数据显示,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现有约3.3亿患者,平均计算后,大约每5个成年人中,就会出现一个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而根据我国的人口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已经迈入更深层次的人口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人口占了18%。很多人心想,老年人多了,心脑血管疾病自然也会更多。反观相邻的国家日本,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更加严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超过了27%。但他们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只有我国的1/75,冠心病发病率仅有0.041%。
在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后,发现日本不仅在健康意识还是预防措施,包括饮食习惯等方面都对心脑血管问题有着全新的认识和预防办法,国人不妨从中学习一二。
(一)心血管疾病定义从“成人病”改为“生活习惯病”
和很多人的定义一样,日本一开始也将心脑血管问题看做是一种成人病,在中老年人群体中更多的给予关注和预防措施工作。但是在一段时间后发现,心脑血管问题更是一种生活习惯病。
定义为“成人病”,人们会将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点更多的放在早发现早治疗上。但事实上,就算是青年人和中年人,也可能在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下,出现疾病,改变为“生活习惯病”后,有助于帮助大家建立更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全民健康意识更强,针对性的体检对降低发病率有帮助
不少国人在体检这件事上,有的觉得浪费钱,有的觉得没必要。以至于我国高血压知晓率只有42.7%左右,治疗率、控制率只有约38.3%和14.5%。长期受到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影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反观日本在全民健康意识层面显然更进一步。在2000年,日本就实施着一项“健康日本21”的计划,其中包括一项针对40岁以上中年人的体检项目被列入国家医保。针对这些特定群体进行健康体检,更有针对性的给人们健康的生活指导,对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也有积极影响。
(三)健康膳食给心脑血管带来的积极影响
日本和中国虽然一海之隔,但是在日常的饮食习惯上却有很大的差异。
1、每年人均食用海鱼约200斤
受到国家地理位置的影响,日本的海产品非常丰富,经常吃深海鱼类作为蛋白质等营养补充的来源。这些深海鱼类中大多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钙、维生素等物质,对心血管健康有好处。
根据我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每人每天需要满足45-75克左右的水产品,深海鱼类每周食用2-3次为好。
2、倡导低盐饮食
去日本旅游的国人可以发现,当地的食物口味非常清淡,更多的偏向甜、鲜等味道,咸味比较少。这是因为日本政府很早就提倡低盐饮食。经常性的食用过多的盐,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堵塞的程度,诱发血管硬化。
按照国人的膳食结构来看,每天每天盐的食用量应该控制在6克以下,存在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需控制在5克以下。
3、烹饪多选生食或蒸煮
从两国的饮食习惯上看,日本人更追求食物的原汁原味,多用刺身(生吃),蒸煮或者煮汤等方法,更少的产生有害物质和致癌物。而我国常用爆炒、油炸、烧烤等方式,增加了油脂、盐分的摄入不说,还可能在烹饪过程中产生更多的致癌物。
4、食物种类多元化,均衡营养
在日本人的餐桌上,虽然吃的东西总量不多,但是可以涉及比较多的食材。用多种谷物、杂粮或者豆类等煮饭,做菜时讲究食材的搭配,蔬菜、海产品等搭配得益。能够从有限的食物中获得更全面的营养,这一点也值得学习。
从这4个饮食层面上的特点来看,我国的膳食结构还需要更多的进行调整,才能更好的帮助人们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四)日本肥胖率低,仅为3%
众所周知,肥胖也是诱发心脑血管问题的一大因素。而日本的肥胖率排在全世界的前列,是肥胖率最低的发达国家之一,只有3%。而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肥胖率约为16.4%,超重率约为34.3%。
尽早解决国民肥胖问题,也有助于减轻肥胖问题带来的相关疾病负担。成年人不妨都计算一下自己的BMI指数,超过24可能已经存在超重的问题。
从这些层面入手,能够发现我国和日本虽然相隔不远,但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却相差很大。虽然日本的老年人更多,但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出现疾病的风险更低,值得学习。
结语:在过去的40年间,我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久坐不动的问题更加严重,饮食结构从全谷物食物逐渐变成精制谷物、深加工食物以及动物性的食物,这些都会让国人更容易发胖,出现疾病的风险也会增高。解决肥胖问题,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