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父亲节这一天,重庆大学教授张小强又一次谈论了女儿教育的问题。在他的一番话里,主要讲了以下几个要点:
1.学历高低不代表教育孩子的能力。
张小强坦言,作为博士生导师的,可以带出70名优秀的研究生,却教不好10多岁的女儿。
他不仅没法跟青春期的女儿良性沟通,还没有能力辅导女儿作业。
当教育女儿的失败感大于做教授的荣誉感的时候,张小强开始反思自己,并做出决定,只是陪伴不再指指点点。
他发现当自己放下高级知识分子的姿态的时候,女儿也平和了。并愿意与其做沟通和分享。
除此外,他还给出一个例子,就说他的母亲因为自认为水平低,所以对孩子要求也低,于是哪怕孩子学习成绩很差,母亲的反应也不会过度。母亲的放手,让其自由且自信成长,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张小强成了教授,并带出多名优秀研究生。
后来,张小强总结经验说,高学历的父母往往容易自以为是,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加到孩子身上,对孩子期望值也更高,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也就是说,父母越高高在上,孩子越可能避你不及。
他还说:“给自己和孩子时间空间,多一些等待和陪伴,度过最难的那段时间。总有一天,我们和孩子的契合点会到来,那时就容易引导孩子。”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读出什么信息?
那就是父母是孩子的引领者而不是指点人。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想要的是空间,而不是颐指气使。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位置颠倒了,亲子关系就很难融洽。孩子们也更难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2.三胎或可以解决父母焦虑。
现在的教育内卷,家长的焦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太少造成的。他觉得孩子少,家长们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于是过高的期望就会产生。
如果孩子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家长们就会焦虑,并且会为了改变焦虑而主动内卷。但是大家多生孩子,比如说生三胎,父母们的精力分散了,对孩子的期待少了,焦虑病自然也治好了。
不得不说,教授的脑洞真是够大的,为了宣传国家政策,也真是拼了。不过多胎真的能缓解父母焦虑吗?很多人的答案是:不仅不能缓解焦虑,还可能因为压力过大而更加焦虑。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从房子说起。
三胎家庭的孩子,最起码要四个卧室意识,或者更多卧室(孩子多的情况下,父母就得需要父母帮忙照看,父母驾到,卧室必须得备好)。
四个或者更多卧室的房子得需要贷多少钱,还多少利息,背多少债?其次,从上有老下有老说起。在过去,一家有七八个孩子,这很正常。你若问下父母们焦不焦虑?他们一定非常焦虑。
只是跟现在的父母相比,过去的父母因为太过贫穷,一心只为如何填饱一家人的肚子而犯愁,所以大家根本不会为孩子教育问题、住房问题、工作问题、婚姻问题而焦虑。
而今时代不同了,父母的焦虑点也大不同了。
夫妻养三个孩子,将来还可能带九个孙子,还要赡养年老体弱的父母。这种赤裸裸事实使得家庭顶梁柱压力特别大。
这里为什么要强调顶梁柱?这是因为孩子多了,妻子很多年也可能一辈子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打拼事业。那赚钱养家的重担只能落在男人身上。
就算,有的家庭因为有父母帮助,妻子可以走出家庭,到职场里大展拳脚,但一边拼事业一边照顾家庭和孩子的女人,得有多辛苦,谁能知道,谁又能替她分担?
可如果女人不出去打拼,男人一个人养一家7口,男人得多累?这些赤裸裸的事实告诉我们,多胎不能缓解焦虑。
以上分析,主要是站在普通家庭的角度去思考的,不包括经济水平很好的家庭。毕竟经济水平好的家庭可以用钱和丰富的资源解决很多普通人拼了命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所以,普罗大众们不要听教授说,自己教育不了孩子,就觉得我们教育不了孩子就是理所当然的。
毕竟,教授是教授,普通人是普通人。教授的孩子不用拼命就能有稳妥的未来,而普通人家的孩子除了竭尽全力还有什么?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举报/反馈

大家伙散了吧

7万获赞 1929粉丝
伙伴们任何内容都发不了,只能说再见了。喜欢的话可以移步 影视评吧 专写影视评
教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