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朱维铮曾经说过:“中国的历史就像一间屋子,中国的历史学家坐在屋里,可以看见屋里每一个细节,但他的视野仅限于屋子内,没办法从更高的维度来看清这间屋子所处的位置,而这个问题只能由站屋外往里看的人提供答案。”古人的解析和文化的洗礼,确实能够让我们快速理解一个抽象的概念,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局限了我们的视野,而恰恰屋外的、没有经过文化洗礼的西方人,却能够用一个不同的思路,给我们带来一个更为清晰且合理的解释,所以我们今天就从国际心理学家荣格的一生,重新揭开修行的面纱,大家好,我是白同学,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荣格。
荣格,全名为卡尔·荣格,生于1875年瑞士的图尔高州,是一位心理学家,荣格的家族中大多数人都是神职人员,也就是牧师、方丈一类的,可能是因为缺少童年该有的欢乐,所以荣格自小经常自娱自乐,自己和自己做游戏,这也就导致,六岁时的荣格就产生了精神分裂,他把自己分成了两个人格,一号人格是一个普通的小孩,二号人格则多疑、孤僻,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社恐,是严重的社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社恐的经验啊,社恐非常喜欢胡思乱想,可能这也是荣格热衷于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因素吧,转折点是在他12岁时,12岁的荣格得了一种罕见的疾病,会经常无缘无故的陷入昏厥状态,这个病有多罕见呢?就压根没有人听过,荣格依靠意志力自己治愈了这个怪病,然后还给这个病起了一个名字——精神官能症,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荣格的社恐人格也随之消失了。
因为他从小生活在神学家庭,按说应该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神学观念的影响,但是荣格却并不迷信神学,像如这种玄幻的思想都是相通的,我们再说冥想的时候提到过,只要牵扯上意识、精神这种词汇,神学就像是插上了翅膀一样,开始形成体系,变的系统,因为像灵魂、元神、以太等诸如此类的概念,基本上都与意识、精神是相关的,而且,还无法解释,所以,为了探寻神学的源头,在1895年时,荣格进入了巴赛尔大学修习医学,他所选择的方向就是精神医学方面的研究,到了1907年,凭借出色的研究,荣格获得了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青睐,这个弗洛伊德属于是心理学标杆人物,两人算是惺惺相惜,并开展了长达六年的合作,在1910年时,荣格还被推选成为了国际心理分析学会的会长,但六年以后,转折点再次出现,荣格与弗洛伊德因为彼此观点不同,摩擦越来越大,最终决裂。
这一段亦师亦友的情谊割裂之后,荣格的事业迎来了低估,亲手创立的学说也开始被人抨击,这一系列的打击,使得荣格的个人精神直接出现了问题,他开始怀疑自己,开始怀疑自己苦苦建立的心理学理论体系,是否还具有价值,幸运的是,在荣格的思想陷入困境的时候,他收到了两本来自于大洋彼岸的书籍,这两本书籍,分别就是易经与太乙金华宗旨,这两本书籍也让荣格对心理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还让他以此创立了一套更伟大的理论体系;送给荣格书籍的人叫做卫礼贤,原名为理查德·威廉,算是德国人,也是最早的中西文化传播者,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正处于混乱时期,战争前夕,比炮火更有力的武器就是文化侵袭,这种认知上的侵略,甚至能够让人们主动放下武器,甘心臣服,所以我们才一直强调文化自信。
中西文化激烈碰撞,有不少传教士只身万里来到中国,打算以宣扬神学思想的途径传播西方文化,让西方观念在华夏大地开花结果,而卫礼贤也是其中之一,不过,来到中国后的卫礼贤,却心甘情愿地放弃了传教士身份,深受道家文化感染的他,转头变成了一位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并且开始反向输出,向西方人传播中国文化,卫礼贤先后将《老子》《列子》《庄子》等书籍翻译成为了德文译本,并开始向德国传输,但真正让他名声大振的却不是这些经典古籍,而是他送给荣格的《太乙金华宗旨》,可能有很多朋友都没有听过这本书。
这本《太乙金华宗旨》我们之前说到过,是道教的炼丹书籍,可能有很多朋友不太明白,我们大体解释一下这个炼丹,在道教认为,长生久视的方法有三种,分别就是丹法、符咒与古术,符咒很显然,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常看的,就类似于修习法术一样,古术呢就是上古时期导引、辟谷之类的,而丹法就是炼丹,听起来就感觉魔幻是吧?就像朱维铮先生所讲的一样,我们在屋内的人可能会被传统观念局限思想,固执的认为,所谓炼丹就是一种迷信行为,这个时候屋外的人,或许会比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不过在了解这种思路之前,我们首先还是要清楚这个炼丹到底是什么?在这个炼丹中也分为两类,分别就是内丹与外丹,外丹就是架个炉鼎,在里面放入一些珍贵的药草,然后进行炼制,这个很好理解,麻烦的就是这个内丹。
内丹这个概念非常的抽象,太乙金华宗旨通篇就是在讲述内丹这个概念,在这个概念中将人体比作炉鼎,说是人们在打坐的时候就可以调动体内的真火,然后用体内的真火炼制经络和一些关键部位,使这些部位的营养形成精华,再慢慢汇聚到腹部丹田这个位置,形成一颗金丹,这样的话,也就修炼成仙了,是不是感觉特别扯?这个概念非常的抽象,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会看到打坐修炼的画面,这个画面就是借鉴的内丹术,可能有很多朋友觉得这种修炼方法是近代修真小说中杜撰的,其实还真不是,古人还真就是这么修炼的,千百年来,我们一直在追寻这种修炼的真实性,奇怪的就是,它明明没有任何道理,但却能形成一套自洽的体系,说它没道理,它还却有一些神奇之处,中医的理论体系也借鉴了内丹术的一些思想,说它有道理,它确实不能证明,属于边缘知识,这个现状也一度让我们陷入了思想困境,而西方的荣格却有了不同的看法。
我们在解析古代的一些玄幻书籍时,总会强加一些主观色彩,比如说这个内丹术,我们总认为这个就是古人修炼成仙的臆想产物,但荣格却认为这是心理学的深层含义,比如说他认为这个道字本身就玄妙无比,道由首与走之旁组成,首代表着开始,走代表着行进,道字本身就连接着起点和终点,因为荣格本身就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所以他在拿到这本书籍的时候并没有以修炼作为切入点,他认为这本书籍完全就是在讲述意识,或者应该叫做重塑意识,简单来说,荣格认为道家的无为是在强调本性,一颗树的种子,完全就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但人们确认为大树不如花朵美丽,固执的将大树修剪成为了一朵玫瑰花,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我们的有为,不止干扰了大树的成长,甚至可以说是毁掉了一棵大树,就这样,被中国传统文化感染的卫礼贤与荣格,开始了更深层次的研究。
接下来的解析可能有点难以理解,我尽量用一些比较通俗的语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图案,这个叫做曼荼罗,是一个佛教用语,大概含义就是能量中心,这个图案中隐藏着人体能量的秘密,荣格作为一名严谨的心理学家,当然是不太相信这个说法的,但奇怪的就是,他并不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图案,他发现这个图案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最诡异的就是,在他治疗的病人中,也有很多人绘制过这个图案,于是,他认为这个图案就是人体意识的外在表现,古人所讲的修炼人体能量,其实就是修炼意识,其实最早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他还是持怀疑态度的,但直到读完《太乙金华宗旨》后,他就完全确信了,东方人所讲的修炼成仙并不是真正成为上天入地的仙人,而是修炼精神或意识,太乙金华宗旨中的修炼方法其实就是修炼意识的方法。
再通俗点来说,因为物质化的原因,人类从出生之后就一直被世界影响,这导致自己个性化的意识一直受到潜移默化的改变,从而迷失了自我,比如说,我们现在可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你到底想要什么?你可能想要钱,也可能想要出名,也有人想要平静,但是,你再回忆一下,这真的是你的选择吗?还是这个世界让你选择的?我们自从出生就一直受到社会的影响,我们的选择和想要的东西其实都是社会强加给我们的,可能我们本身是一棵大树,但在各种影响下,我们只能被迫成为一朵玫瑰花,但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我们的本性是大树,所以我们无法真正变成一支美丽的花朵,但同时,我们也没有变成一颗大树,所以,没有人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也没有人真正倾听过自己内心的声音,虽然你是一个个体,但自始至终你所追随的都是集体意识,从来也没有过个人意识,荣格认为,古人所说的修炼,其实就是寻找个体意识,寻找内心深处的能量和声音,听起来是有些模糊,那么荣格的这套理论经得起验证吗?
经过研究,荣格与卫礼贤根据《太乙金华宗旨》为原型共同编著了一本新的书籍,这本书籍就是《金花的秘密》,所谓金花其实就是曼荼罗图案,也就是古人所讲的金丹或者是元婴,可能有很多朋友没有听过,这本书籍出版后迅速轰动欧洲,无数人开始尝试用冥想或打坐的方式探索生命的真谛,之后又被翻译成英文,轰动世界,还有不少日本人尝试将其翻译成为日文,出版此书之后的荣格心理学体系又再次崛起,不止得到了国际心理学界的广泛认可,甚至一度影响了整个西方神学观念。
或许有很多朋友觉得这本书的理论存在错误,也有人认为它已经偏离了传统文化,实际上,这些研究确实能够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的另一面,让我们以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重新解析,让它更适应当前这个未知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