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精神构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先天性(物质环境)二是社会性(社会环境)三是独立性(后天学习自我觉醒)。
人的精神的形成与物质环境离不开关系,毕竟大脑是精神存在的物质基础。我们这里说的物质环境一是人从出生时候就携带的遗传因素,如遗传决定了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反应速度、身体素质、代谢水平等身体各方面的因素。二是人出生时候所面对的生活环境,如生活在中国西北的人和生活在东南的人就就气候方面来说就具有极大的区别,一个种群长期生活在干旱的环境和长期生活在湿润的环境里形成的特质就具有明显的不同,这些气候不仅在长相上影响人如西北人高颧骨、短下巴、突嘴少,西南人眉骨高、深眼窝,突嘴,更在性格上造就人的大大咧咧、细声细语等不同特点。更可以通过从西北迁居到东南的人后代印证这一点。生活在四季分明的环境里和始终温暖如春的环境里所造成的性格肯定不同。
人的精神形成与社会环境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社会环境主要指社会文化、社会习俗等一系列社会精神对人的改造。社会精神是由人形成的,但是社会精神有时候也会反过来影响人。如一个社会里面对于某种文化的推崇如勤劳、节俭就会对人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使人们潜意识的认为懒惰可耻、浪费可耻,从而塑造人的世界观改变人的精神。
那么有时候社会性也会压抑人的独立性、智慧性、探索性。社会精神作为一种力量,过多地干涉个人,就会造成人的不自由。一个人过于社会化也就失去了他的独特性,就会变成社会的工具,我们称之为社会工具人。社会的工具人有哪些特征呢?如善于沟通、善于合作、善于交际、善于察言观色洞察人事等等。西方哲学家叔本华曾说:年轻人很早洞察人事、谙于世故预示着本性平庸。孔子也曾说过: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过度的社会化不见的是一件好事,同样也会损害人的精神自由与独特性。
人的独特性。人的独特性与人的痛苦密不可分。人只有在感觉到痛苦的时候才会深度的反思自己和社会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一个幸福的人注定是平庸的,一个不凡的人注定经历了很多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波折。孟子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有的人说人都希望追求幸福,这句话有点片面,甘于平凡的人追求幸福,不甘平凡的人追求痛苦。幸福就是好的吗?痛苦一定是坏的吗?人在面临未知的时候感觉到未知的痛苦,就想去探索,想去看清隐藏在黑暗里的到底是什么东西,这就是人的探索欲这就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之一;人面对自然环境的残酷感到痛苦,想要改造世界,这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之一;人面对繁杂沉重的工作感到痛苦,变得懒惰,就发明机器改进生产力,这难道不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方式之一吗?痛苦与幸福相生相克,解决了痛苦就是幸福。
人的独特性是建立在先天性与社会性基础上,同时比两者更高。如何从这两种性质挣脱出来,观察、学习、思考、改造、再观察,循环往复这就是人一点点从狭隘的物质性与强大的社会枷锁中挣脱的方法。
举报/反馈

良心不能凉

822获赞 100粉丝
不平则鸣,不知则学,不明则思,不满则行!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