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教育#
少年的早恋是怎么回事?作为父母,应该怎样看待少年的早恋?
当前关于少年早恋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少年早恋进行事实描述和发表的议论也不少。但是,要真正理解少年早恋的实质,就必须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进行科学的分析。少年的早恋是怎么回事?
切不可望文生义,把早恋理解成过早谈恋爱,也不可把少年早恋的“恋”与成年男女的婚恋混为一谈。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把个体从幼年到成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关异性的行为表现划分为四种形式来叙述。
角色游戏式:幼儿和学龄初期儿童即可能在游戏中扮演两性恋爱角色。比如,两个小孩自发扮演男女新婚。他们在扮演中,常常造成“角色混乱”,一对“新人”既可以由两个女孩扮演,也可以由两个男孩扮演,甚或男孩扮新娘,女孩扮新郎。
可见,他们在扮演中完全没有“进入角色”,仅是在发挥想象和模拟动作中,来获得心理满足和达到嬉戏的目的。
戏剧表演式:青春萌动期的少年由于模糊的两性关系意识,并受到社会文化(小说、影剧)和现实生活中青年人两性恋爱的影响,少年们凭自己的一知半解,从形式上去模仿成年男女的恋爱行为。这种模仿好似演员在扮演中“进入角色”。
但是,在他们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对正在扮演着的这种两性关系行为的意识性和目的性却是极其模糊而幼稚的。这就是少年期特有的一种异性吸引的表现形式,即所谓的早恋。
激情浪漫式的初恋:青春发育期中的小青年(十七八岁)性发育趋于成熟,性激素引起性冲动的体验,产生了男女相恋,追求异性的激情。
这就是青年前期表现的“初恋”。在初恋中男女的情感可能是激越的、狂热的,但对两性关系意义的理解和男女恋爱目的性的认识往往带有浓厚的浪漫色彩,是极不现实的。
正式的男女恋爱:这是指青年期的男女(特别是婚龄期的男女)有明确目的的两性结合,这时,青年男女通过选择定向,相互追求,谈情说爱,逐渐投合相容而达到婚配,组成家庭的目的。
另外,少年的早恋不是正式的男女恋爱,还可以从少年早恋行为表现的特点看出。对象无选择性:少年男女在早恋中对对方的人品大都不加品评挑剔,只要外表堂堂(女的漂亮、活泼,男的高大、英俊)就可撮合结伴,断混在一起好玩。
轻率、盲目性:双方因偶然相遇,就一见钟情,交上朋友。男女交游结伴,起初还不具有专一性,而是“多角”式的,并不产生排他性。由于以上两个特点,所以早恋就被谑称为“狗崽恋”牛犊恋”。比喻好像同窝的一群小狗或小牛,彼此间两两随意追逐、戏押、纠缠的情景一样。
封闭、隐蔽:少年早恋者都是背着家长、教师、避开同学进行的。
肤浅、外显:早恋中的少年,开始注意打扮自己,想引起对方注意,借故向对方讨好、献殷勤。
那么,为什么少年会发生早恋?导致少年早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生理因素:少年期青春发育开始,性萌动是引起少年早恋的根本原因。但这不是主要原因。
心理因素:“成人感”:青春发育期中少年从自身生理的和社会生活地位的变化,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已长大成人了。
于是,他们以成人自居,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成人的活动。在他们看来,既然成年男女可以自由谈情说爱,他们也可以如此这般。也由于成人感的作用,使少年更乐意与同龄人交往,提供了导致早恋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