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乌鸦一般黑”,这是人们对于乌鸦这种鸟类的一致认知。但是在非洲的坦桑尼亚生活着三种并非全黑的乌鸦。“没心没肺”一词,是我们对他人没有责任心的夸张说辞,然而在波澜壮阔的大海里确实生活着这样一种腔肠动物--水母,它不光没心没肺,还没有脑子。
大自然中这类挑战人类认知的事物不胜枚举,只能说是宇宙中我们人类未知的东西太多。虽然我们能抱着敬畏的心态来学习此类知识,但是生活中还是会持着“刻板印象”的偏见为人处事。
盲人摸象带来的思考
盲人摸象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四个盲人想要知道大象长什么样子,只是在摸到大象的一部分,就对大象下了结论,因此闹出了一个笑话。
我们正常人都会嘲笑他们的无知,恰如看过的一句话,你笑什么,换个名字,说得就是你。在上帝的眼中,我们和盲人并无区别。
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经常以偏概全?一个女人年轻漂亮,开着豪车,这个女人一定是小三;某某是个富二代,一定没有真才实学;他看起来傲慢和冷漠,一定是个不好相处。
这些人展现的只是他们的其中一面,我们就急于把他们分门别类,沿着普世规则里的条框把他们归纳和总结。这难道不和看不到大象全貌的盲人一样?
思维决定人的认知,这恰恰说明我们具备固定型思维。根据以前对于此类事物的看法,有些可能是自己的见闻,还有一些是间接获得的信息。我们把这些看作是世间的万能公式,给他人贴上肯定或者否定的标签。
就拿我自己来说,公司里新来个同事小王,和我要好的姐妹经常说这个小王有心计还懒,我自然是要远离她。后来有一次开工资,会计多算了几天,她主动退还了回去。这让我觉得倒是个诚实的人,同事之间也便热络了许多。
生活当中,我们总会由于狭隘的认知,对某个事物形成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个体扩展到群体,还会把这种刻板印象广而推之。
刻板印象带来的影响
刻板印象会给我们带来以下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阻碍个人能力的提升。
当人们被贴上否定的标签时,如同在心里有人提示:你不行,你做不到。诸如此类消极方面的词汇,会大大干扰到人们的应辩能力。就像有的孩子被家长骂后,最简单的题也做不出来。
那么肯定的标签一定会帮助和激励我们吗?也不一定。如果孩子被你夸赞聪明,他要是达不到你的期望,也会在心里否认自己的能力,或许再也不会接受挑战。
我女儿十岁的时候学滑板,我在一旁给她打气,聪明的孩子一学就会。出乎我意料的是,一起学的同学已经滑得行云流水,她还是战战兢兢地不敢放开我的手。没过多久,滑板就被束之高阁了。
诚如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里这样说,激励孩子最好的方式,是赞扬他的努力。夸赞聪明是在给她压力,导致她为了保全这天生的优势,不敢勇于尝试。而赞扬努力,则是在表达后天的勤奋可以让他更加优秀。
二是使人缺乏归属感。
根据马斯洛需要的五个层次理论我们得知,归属感和爱是人们的重要心理需要。归属感就是我们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
这种感受使我们有责任,有激情,并为此愿意去付出。可以说,只有满足了这一需求,人们才可能达到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我们能想象得出一个人不被群体接受的孤独和感伤。
比方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就是一个合适的例证。祥子的一生充满了悲催和无奈。他在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被剥夺,心爱的小福子上吊自杀后,自感堕落了下去,俨然活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转换思维,让我们改头换面
事实上,无论我们心里生成肯定还是否定的刻板印象,都是一种停滞消极的思维方式。它如同绊脚石一般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
而我们要想摆脱刻板印象,要做的就是转换我们的思维。也就是从内而外地发生改变,才能改变结果。
《终身成长》里提到一种积极的思维模式。它符合了世间事物的发展规律,即一切都会发生变化。也就是和固定型思维相对的成长型思维。
当我们拥有这种成长型思维,不管他人给我们给予什么样的评价,我们都是舒适和自信的。既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妄自尊大,坚持以客观正确地认情自己。
在我们具有了这种成长型思维后,我们对待他人,就能抱着宽容和开放的态度,允许别人不同,给予他人信心,来帮助其成长和改变。如果我的女儿现在再来学习滑板,我一定会用极大的耐心陪伴。
如此看来,思维模式的转变,为我们转换了新的视角看世界。以发展的目光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一些困惑和烦恼也会迎刃而解。许多时候,世界并没有为难我们,是我们自己活得拧巴。
小结
盲人摸象是表现,其背后隐藏的是我们以偏概全的思维,刻板印象又是禁锢人们思维的枷锁。如果我们主动跳出这种思维的束缚,换作成长型思维看待这一切。
因为,认知决定思维,思维改变行动。所以你会获得新的力量,带你遇见更加优秀的你。
举报/反馈

阿盼读书

7956获赞 4234粉丝
世间万物惟有读书解千愁!一起读书呀!
情感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