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五种情况,表明你出现了丧失情感障碍。
人们在失去一些重要的东西时,如果没有及时的将内在的情绪释放出来,就会形成一系列的问题。精神分析学派理论认为,一个人面对丧失时的悲痛和愤怒没能发泄出来,仍然处在无意识之中,那么这个人就会逐渐弱化自我。人们一切负面的情感,都是从弱化自我开始的。弱化自我表现为不自信、懊恼、愧疚、自责等等,如果不进行及时的疏导,个体将走向一个可怕的方向——毁灭。如果出现下面的这五种情况,说明你内心产生了丧失情感障碍,需要及时改变自我。
丧失情感障碍的五种表现
做什么都没兴趣
因为心里面最重要的那个人,或者最重要的东西离自己而去,个体瞬间陷入一种被抛弃的感觉。这种感觉导致个体产生一种“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情绪,其结果就是再也没有一件事能够引发个体的兴致。一个人失去了他所认为的最宝贵的东西,其他的任何东西都将变得可有可无。哪怕个体原本有很多兴趣爱好,有很多好的行为习惯,也将全部变得黯淡无光。就好像原先做的一切,是因为这个人或者这个东西做的一样。这个人或者这样的东西,是这个人的心灵寄托。
陷入深深地无助之中
个体在面临重大挫折的时候,会出现退行现象:个体放弃已经掌握的解决问题的技巧,选择用小孩子一样的方式面对处境。当个体心里面最重要的那个人,最在乎的那个事物离自己而去,会顿时觉得没有了依靠,并且陷入深深的无助之中。就连吃饭似乎也不会了,情况严重的时候可能需要别人来喂饭。此时个体目光变得呆滞,神情变得低落、萎靡。似乎他的身体在这里,但是躯体内的灵魂已经跟着心里面最重要的那个人或者那个事物去了。可能需要很大的声音,才能让他们有所反应。
满脑子都是回忆
个体内心认为最重要的人、最重要的关系、最重要的事物离开自己之后,满脑子都是过去与这个事物之间的回忆。不仅会回忆与之有关的点点滴滴,还会虚构一些与之相关,想要发生但是没有发生的情节。个体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来回忆相关的细节。许多人把创伤后应激障碍跟丧失情感障碍混为一谈:前者主要是指个体身体上受到伤害后对心理产生影响;后者包含了一切丧失经历。比如:失恋后会出现丧失情感障碍,但是不应该称之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变得压抑、变得孤独
当个体心里面有特别在乎的人,或者特别在乎的东西的时候,就会觉得生活特别有意义。也愿意社交,也非常热爱生活,感觉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都是有意义的。可是当个体心里面在乎的人,或者在乎的某样事物失去之后,整个人就会变得特别压抑,变得特别孤独。似乎生活也没有多少意义,自己的存在也没有多少价值。有个相关的实验,当小孩发现母亲不在身边的时候,尽管很着急,但是却不会哭。等到母亲来到孩子身边,孩子才会放声大哭。当人们内心失去依靠感的时候,就会变得沉默寡言。
逃避、隐遁、避世
个体内心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离自己而去之后,会出现逃避、隐遁和避世的心态。这种心态与个体是否接纳现实无关,哪怕个体接纳自己失去的现实,也可能选择放下一切。个体内心所追求的无论是有形的东西,还是无形的东西,当失去它的时候,整个人的心态都会出现崩溃现象。哪怕个体逐渐走出负面情绪,哪怕明白世间还有其他有意义的事情,对个体而言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了。个体将自己连同那个人,或者那个事物融为一体,产生了一种命运相连的心理。
如何从丧失情感障碍中走出来?
充分释放情感
就在你失去认为最重要的人,或者最重要的东西的时候,要充分地释放自己的情感。例如,面对亲人辞世的时候,要大声地哭出来,哪怕没有泪也要逼着自己哭出来。再比如面对分手的时候,要充分的挽留对方,要用尽一切方式来留住对方,不要在意结果,只要你充分释放内心的情感就可以了。如果事情过去很久了,没办法充分释放情感,那么就选择以某种仪式感,来寄托内在未释放的情感。这种仪式感可以是程式化的,也可以是你自己创造的,只要能表达你的心情就可以。
转移注意力
人们在面对内心最重要的人或事的时候,就会出现聚焦效应。原本没有多大事,只是因为你太在乎所以出现了问题。只需要你把注意力放在外界其他事情上,就可以很好地走出自我。你可以理解伪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但是这样的伪装对你而言是一种保护。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只要你一直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自然而然就会忘记那些事情了。总而言之,无论对你多么重要的人,多么重要的东西,只要失去它,也就与你在没有关联了,要学会成长。
总而言之,无论你多么在乎的事物,只要失去了它,你就不要再有什么念想了。要学会往前看,一切都会好起来。
作者:九霄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