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经历重大挫折时,往往容易产生应激障碍。
人们在小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所以经常会受到伤害。当个体遭遇伤害后,往往容易产生心理阴影。心理阴影会以某种方式内化为人格,形成一种因为受过伤害而产生的特殊的人格存在。在与这类人相处中你会很容易感受到,他们不怎么信任别人,对社交也没有多大的热情。当然,心理阴影有时候并非直接来自外界对身体的伤害,还有一些丧失经历。比如在年幼的时候,经历心里面最重要的人的离世,同样会产生心理阴影。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心理阴影,就会产生心理障碍。
五种现象,表明产生了应激障碍
创伤经历的重现
在脑海中反复重现曾经受伤害的经历,以至于大脑没有一时片刻是安静的状态。有时候这种情况会影响到正常的作息,对个体的生活产生影响。严重一些的情况下,一些人可能会养成不良嗜好来麻痹自我。比如酗酒,或者频繁吸烟。此时他们已经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应对脑海中频繁出现的创伤经历。仅仅是在脑海中重现的受伤经历,就足以让个体感到极大的挫败感、丧失感、无自尊感和无能为力感。出现这种情况,也就是典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了。
安全感降低
内心安全感越来越低,进入新的环境有一种草木皆兵的感觉。与人相处中总觉得别人不怀好意,担心别人欺骗自己。面对相同的场景(曾经受伤的场景)时,会变得格外紧张,甚至出现退缩行为。例如:某人曾经从扶梯上摔下来,之后这个人乘坐扶梯时会感到紧张,甚至不再选择乘坐扶梯。他们经历了创伤后,产生了一种难以消除的障碍,内心的安全感也就大大降低了。有时候安全感的降低,不仅仅表现在特定事件(例如扶梯)上,还有可能扩散到其他方面。
创伤经历的选择遗忘
经历过重大伤害的人,即便在脑海重现受伤的经历,其实也只不过是一些碎片化的记忆了。这是因为他们将一些伤害更大的画面选择性遗忘了,只保留了一些连不到一起的画面。这些遗忘的画面可能包括:自尊心受伤的瞬间、可能觉得与自己有关的责任、面对伤害无能为力的时刻等等。这些被遗忘的画面,对个体造成的伤害可能要远远比创伤经历本身要大得多。如果你无法将曾经受过的伤害,以连续性的表述描绘出来,那么可能就形成了心理障碍了。
沉浸在沮丧感之中
经历过重大伤害的人,内在的发展往往会出现停滞现象。个体的认知、态度、信念等,停留在受伤害的那个年龄。他们再也无法接纳现实,沉浸在沮丧感之中,也无法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在遭受创伤的那一刻,他们已经产生了一种刻板信念:自己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了掌控感,陷入了深深的无助之中。他们甚至会出现退行现象,把原本已经掌握的生存技巧都放弃了,而是选择像小孩一样生活。出现这种现象,说明产生了应激障碍。
持续回避
经历过伤害的人,对于外界的兴趣会大大降低。原本很爱生活、爱旅行的人,在受到伤害后会出现回避的行为。无论是乐器、美术、书法,还是电影、逛街等等,都无法吸引他们。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一个人静静地呆着。他们会越来越疏远他人,潜意识里无法建立起信任的、可持续的人际关系。关闭了情感交流通道,对人变得越来越冷漠。逃避现实,对于现实发生的一切会有一种陌生感,走起路来像是在踩棉花一样。出现这些情况,说明产生了应激心理障碍。
如何缓解创伤后心理障碍?
有计划地回忆创伤经历
产生应激障碍之后,往往脑海中反复出现创伤画面。可是正如上文所讲,这些画面只是一些碎片化的记忆,并不是完全的经历。想要缓解创伤经历,要有计划地回忆创伤经历。为了保证回忆的完整性,尽可能用记录笔记的方式写下来。其中包括的内容要有事情发生前几天的事情,发生前的情绪变化;事情发生时的整个经历以及心态变化;事情发生后的行为表现以及情绪变化等等。这个过程可能是痛苦的,但是越详细地记录当时的场景,越容易迈过那个障碍。
认知重建
经历重大创伤之后,个体会产生无能为力的认知观念。认为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也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其结果就是导致个体放弃生活的一切努力,陷入一种自暴自弃的状态。想要真正走出创伤障碍,就应该学会重建自我认知。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忘记过去,集中精力专注当下。想办法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当下所做的事情上来,然后运用一切手段解决当前的问题。一步一步重建自我效能感,重建自我认知,打破过去的刻板信念,重新找回自我。
总而言之,遭受重大创伤之后出现这些现象,说明产生了应激障碍。通过系统脱敏和认知重建,可以有效地缓解创伤体验。
作者:九霄云客
举报/反馈

九霄心理

89.9万获赞 14.1万粉丝
发现自我,走向自我,成为自我!
心理咨询师,赵凯,情感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