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KY KnowYourselfKY作者 / 47编辑 / KY主创们我有个发小,经历7年的爱情长跑,终于要领证了。本来是开开心心的一件事,和她聊天的时候我却发现她顾虑重重。
我男朋友的确对我挺好的,我们在一起这么多年,知根知底,相处也很愉快。但是我心里好像始终有一丝犹豫,就是我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那个“对的人”。也许只是我已经习惯了他?也许他是很好,但还不是最适合我的那个?越是临近结婚,我这种感受和疑惑就越强烈。你说怎么样才能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你的“Mr.Right”呢?u1s1,刚听完她的话时,我有点想打人(= =)。这不就是老话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但是仔细想了想,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和大家聊聊的话题。对于一些终于谈上了恋爱的同学来说,对于那些即将迈入婚姻的人来说,又或是对于一些想分手又犹豫不决的人而言,我们都需要解答同一个疑惑:ta真的是那个“对的人”吗?
其实,很多人对“对的人”是有错误认识的,如果由这些错误的标准去判断,很可能得到的结果并不准确。所以,要说清楚这个话题,我们要先厘清几个关于“对的人”的误区:
首先,在这段关系中你情绪稳定,有亲密感。Randall(2015)指出,不安全依恋会降低人们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和处理事件的客观性,以焦虑、回避的方式去应对人和事。相反,安全依恋会让人们感觉自己是被接纳和支持的,可以有效促进情绪稳定,也就是和对的人在一起的感受。同时,你会发觉自己对压力的适应性,明显增强。一个好的伴侣的存在,可以对我们起到“压力缓冲”的效果(Cohen&Wills,1985)。一种是干预造成压力的事件本身,用解决问题的方式缓和压力;另一种是干预焦虑感受,通过缓和情绪减缓压力,比如生气了哄一哄。你与伴侣的联结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以抵御压力。因为这段关系的滋养,你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对的人在一起,你对个人和生活都有更为正向的、积极的态度。研究发现,那些没有感受到支持的伴侣会变得更敏感,容易过度反应(比如对负面事件更容易发怒),由此,ta们对世界的认知也会越来越负面沮丧(Randall,2015)。最后,因为和对方在一起,你变得更了解自己,觉得自己越来越丰满了。Shaver & Mikulincer(2007)指出,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生命中重要人际的影响,而亲密关系则处于核心地位。和对的人在一起,你不会受到贬低和打压,在对方的鼓励下不断探索,你能够逐渐完善对自我的认知,获得个人成长。反过来,一个对自我认知更加积极、稳定的人,也就是自尊水平较高的人,也更容易去发展一段平等、健康的亲密关系。这也是为什么低自尊者有时会反复陷入和“不对的人”的关系中。看到这里,还是不知道如何判别?别急,除了上面讲到了这些感受,想要知道ta是不是对的人,还有更为实操的办法哦~(划重点!!)行为信号:Weigel在2002年的研究中,提出了10个与关系承诺度和满意度相关的主要指标。在这几个方面满足越多的伴侣,越可能是对的人。
语言信号:研究发现,特定词汇的频繁出现往往意味着一段关系有更好的质量(Robinson,et al.,2020)。所以,看看下面几种词汇有没有在你们的关系中出现,可以帮忙衡量ta是否是对的人。
身体信号:和一个对的人在一起,身体也会给出相应的信号。芬兰研究员根据人们感受到不同情绪时的身体反应,绘制出了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爱的感觉牵动全身,而且让人感到温暖。
图片来源:https://www.npr.org/sections/health-shots/2013/12/30/258313116/mapping-emotions-on-the-body-love-makes-us-warm-all-over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方法都有了,那怎么找?或者是你觉得自己的伴侣,似乎并不是那个“对的人”??别急,办法这不就来了么~~
想要找到那个Mr./Mrs. Right,需要主动努力而不是等待。各位同学可以从这4个方面展开实践:Step1: 列出“我绝不要”的底线细则,寻找对的人在实际生活中,对的人并不能完美满足我们的所有需求,但ta一定不会触及我们的底线。想要找到这样的伴侣,你可以在一张纸上列出你“绝对不要”的东西,规避了错误的选项才有助于我们找到对的人。通用的“拒绝项”个人的“拒绝项”一些坚决不能要的特征是共通的,比如:暴力,无论是肢体上的暴力,还是情绪心理上的操控、贬损因人而异,列出你个人不能接受的一些特征,比如:不爱干净,性生活不和谐等Step2:反复问自己“为什么”,加强觉察,辨别对的人当我们和一个人相处时,只有觉察自己真正的感受,才能做出准确的选择和判断。但大多数时候,行为和语言并不能完全代表真实感受。比如,我们可能嘴上说“我相信你”,但内心残存怀疑;有时候我们因为一些矛盾觉得“厌恶对方”,但真的冷战时却无比后悔。情绪感受和身体反应都是帮我们加深觉察的线索,可以通过反复问自己“为什么?”找到背后的原因。Step3:尝试《沟通打卡清单》,将ta变为对的人大多数人衡量一个人是否爱自己,取决于自己的评判标准,认为“如果你达到了我对爱的需求,你就是爱我的。”这个看法背后存在一个假设,认为双方表示爱意的方式完全相同,在心理学上又叫同一错觉(illusion of sameness)。事实上,每个人表达爱意的习惯并不相同。同一错觉可能让我们对彼此产生误解,最终错过。想要让对方变成对的人,需要积极地沟通和经营。为此,我们准备了一张打卡清单(Dainton & Aylon, 2002):
Step4: 培养真诚的兴趣,维系“对的关系”正如我们之前提到,每个人都处于变化发展的过程。在漫长的相处中,很多人会逐渐觉得感情变淡了,继而开始怀疑,自己的伴侣不再是对的人。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不论我们遇到谁,到最后都会是一样的结果。在亲密关系中,人们需要培养对彼此真诚的兴趣(genuine interest),它指的是两个人都具有对伴侣内在世界的好奇心,即便生活一成不变,具有真诚兴趣的伴侣,也会好奇对方今天经历了什么、心情怎么样,等等。不仅可以为关系注入新鲜感,还能让我们不断深入地了解对方,把握住对的人,维系这段对的关系。其实,“对的人”并不是一件命中注定的事,而是关系双方共同努力去促成的结果。想要找到那个对的人,不仅要多元地认识爱,更需要主动地感受爱、表达爱。愿每一个人都能得偿所愿,遇见你的“Mr./Mrs. Right”。以上。References:Cohen, S., & Wills, T. A. (1985).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 Psychologicalbulletin, 98(2), 310.Daiton, M. & Aylor, B. (2002). Routineand strategic maintenance efforts: Behavioral patterns, variations associatedwith relational length, and the prediction of relational characteristics.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69(1), 52-66.David Ludden.(2021).Does Personal Growth Benefit a Relationship?. Psychology Today.Pawlowski.(2019).What causes heart disease? How love affects heart health.Today.Robinson, M. D., Persich, M. R., Sjoblom-Schmidt, S., & Penzel, I. B. (2020). Love stories: how language use patterns vary by relationship quality. Discourse Processes, 57(1), 81-98.Shaver, P. R., & Mikulincer, M. (2007). Adult attachment strategies and the regulation of emotion. Handbook of emotion regulation, 446, 465.Schoebi, D., & Randall, A. K. (2015). Emotional dynamics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 Emotion Review, 7(4), 342-348.Weigel, D. J., & Ballard-Reisch, D. S. (2002). Investigating the behavioral indicators of relational commitment.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9(3), 403-423.阅读原文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89万获赞 175.6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