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如果在原则性事情上都给予你自由选择的权利,你能否保证所有事情真的都如你所愿吗?
所有的事情真的都符合你的利益吗?有些时候你以为你的自主选择可以帮你占到一些便宜,实际上有很多事情都是别人暗示我们进行选择的结果。你有没有觉得自己被操纵了呢?
流行文化
《迷因效应》一书中曾这样解释公众事件的制造:
“流行总是需要公众事件的参与,而公众事件的推手就是迷因。流行的策划者同样是优秀的公关人,他们擅长制造新闻来引爆迷因的传播。你可以注意观察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和事件,但凡能吸引媒体和公众注意、被大规模报道的,基本都是被刻意生产出来的。迷因一旦开始传播,就会形成不可估量的效应,它懂得为自己争取演化为公众事件的机会。”
从宏观角度来看,人们的价值观或者审美思维,很容易受到当代环境主流文化的影响,一些网络“热炒”现象的出现,更会加深人们对某种文化的认同。
我们的大脑认知无意之间被周围的环境改变,在一些热潮文化的推动下,你的选择会更偏向流行化的趋势,因为这样才会显得自己更符合时代潮流。殊不知这一切都是某类产品文化推行者通过广告宣传或者其他手段使自己的产品更具有附着力时所预料到的效果。
对于流行文化和网红产品的疯狂输出,《迷因效应》认为这都是病毒式营销的效应。一个产品的质量和它的销量以及知名度没有完全成正比的关系,反而和它的宣传度和受关注度有关。
这种营销手段通过一些口碑营销的方式让产品像病毒一般在公众世间广泛传播,一传十,十传百,这些产品在人们面前不断刷存在感,人们就会在无意之间增强对这种产品的信赖感。
1000块钱的化妆品和100块钱的化妆品有什么区别?人们用了100块钱的粉底液卡粉的话会觉得是粉底液的问题,但是如果用1000块钱的粉底液依旧卡粉,他们就会觉得是自己皮肤的问题。这不就是典型价格暗示使用心理的例子吗?
消费心理
你有没有这样的购物经历,逛商场之前,明明下定决心自己什么东西也不买,但是在遇到一些很厉害的销售员之后,还是鬼使神差地消费了很多。
哪怕最终消不消费都是顾客自己的权利,那是因为他们总能抓住顾客喜欢特价的心理。
根据销售心理学来看,如果销售员直接告诉顾客今天店里有活动可以来看看,顾客会对这些话语产生疲惫感,但是如果销售员上来先用疑问句询问顾客今天的优惠券使用了没有,顾客的兴趣首先会提起来。
半价优惠、特价最后一天、买一送三,这种听到就令人心动的售卖优惠本身就很让人心动,高明的手段更会让顾客产生不一样的心态。
在营销信息中,销售员的行为和服务态度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顾客的购买欲。
对顾客进行一场营销,需要销售员在保证态度的情况下逐渐增加顾客对于商品的认知,让顾客在了解的基础上加深印象,再通过自己的美化说辞使顾客达到更高层次的好感认可,最终他们需要在顾客的犹豫阶段帮助顾客摆脱价格上的纠结以及产品对比过程中的顾虑。
销售员向顾客的观念系统层层递进,这样才能达到卖出商品的目的。
虽然钱是你心甘情愿花的,你买下产品之后也非常开心,但其实这未必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
互联网越来越喜欢用一种制造焦虑的方式来利用顾客关注到自己的商品,脱发、肥胖、脸型不好,互联网或者商家在制造完焦虑之后,便会让你在无意之间拥有做选择的动力:买生发剂和药丸、买代餐或者办健身卡、整容或者去做微调……
你觉得自己的选择都是为了自己,但很大程度上都是有人在影响着你。
感性思维要比理性思维更容易在选择时被操控暗示,他们没有太强的主见性,从众心理也比较强,很容易在他人的暗示中找到共鸣点,最终做出原本不该做的选择。
理性思维恰好相反,他们清晰自己的人生定位,不随随便便接受别人或者碎片化社会的“洗脑”。
- The End -作者 | 汤米编辑 | 一粒米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loom, P., Hood, B. M., Leonards, U., & Donnelly, K. (2010). Implicit voodoo: Electrodermal activity reveals a susceptibility to sympathetic magic. 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Culture, 10(3-4), 391–399.
举报/反馈

第一心理

526万获赞 104.3万粉丝
每天耕耘最实用、最有趣的心理学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