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道德经》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意思是说真正的完美,总是看似不足;真正的充盈,总是看似虚空。只有这样事物才能持续长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人和事一旦被推到了顶峰,剩下的命运就只能是衰落。而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在永远和巅峰之间留下一些空隙,好让自己生命的活力足够持久,但这世上懂得收敛锋芒的人少,追名逐利的人多。
蒙曼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她因国学而家喻户晓,也像昙花一般绽放了一刹那。她的兴盛和衰败具有很深刻的学习意义,今天我们来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一下,蒙曼是如何被国学爱好者捧上神坛,又如何将她无情推下的。
蒙曼32岁时在《百家讲坛》做主题演讲,她讲述的武则天历史事迹通俗易懂,让观众有听故事的感受,但同时又确实能了解到真正的历史。
据此蒙曼的大名被众多文学爱好者推崇,蒙曼被频繁地邀请参加各种活动,“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歌大会”。蒙曼创办的“蒙曼品最美唐诗”栏目,上线仅10天,播出量就超过了300万,这在向来寡淡的国学行业可谓是一大奇观。
蒙曼一度被称为“国学女大师”,但好景不长,因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中因对《悯农》的不当解释,蒙曼的华丽外衣迅速被撕毁,人们开始质疑她的实力,质疑她的名气,质疑她所拥有的一切。一时间,蒙曼从国学女大师变成了国学界的耻辱。
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我们不否认蒙曼在诗词上犯的错误,她对唐诗的研究不深入也不严谨,但就此否定她的一切则有夸大的成分。
蒙曼出生在书香世家,父母皆是读书人,从小耳濡目染读过大量的书籍,高中时便在语文历史等领域有突出的成就,后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2002年获得北京大学历史博士学位。
若论才学的话,蒙曼并没有大众说得那么不堪。
蒙曼之所以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一是因为她自己被捧到高位时太过得意忘形,随对手下的事心生怠慢,在将自己的言论公之于众之前,没有做足功课;二则是因为光晕效应。
光晕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也称“晕轮效应”: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物品的某种特性一旦给人留下非常好的印象,那么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给这一人或物品的其他特性自然而然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
在光晕效应的作用下,蒙曼在大众的眼中近趋于完美。某种意义上蒙曼被他们视为神,而神不可以出错,这就导致当蒙曼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大众臆想的言论时,大众的反应过分激烈,因为蒙曼挑战了大众内心的“神”。
“物极必反”这是千万年来亘古不变的真理,当一个人一件事太过极致,紧接着一定会迎来衰落。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却依旧心存侥幸,这是蒙曼悲剧的真正源头,命运将她推向了神坛,她就误以为自己真的属于那里。
我们总是高估自己驾驭事物的能力,低估世界发展的规律。
其实我们人类是无法逃开客观存在的规律,去肆意追求自己所向往的功名利禄。因此认识遵从客观规律,并从中寻找可以调整自己和规律前进方向的能力,才是我们当下应该追求的。
《教父》里说:真正要做的事情,对神明都不要讲。”在这个充斥着魑魅魍魉的世界要学会把自己的野心放在心底,而不是昭告天下。当命运把你推到聚光灯下时,更不要洋洋自得,而是小心谨慎,收敛锋芒,低调做人,这是成事的前提条件,也是细水长流的不二法宝。
人人都渴望自己能够不沾风雨地穿过这滚滚红尘,但怎么可能呢?
我们总要经历感受体验这世间的各种欲望纠缠,才能到达生命宁静的彼岸,对蒙曼来说或许这亦是她人生的功课,通过此次的起起伏伏,她对生命的体验会变得更加饱满,也会懂得“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从而愈发懂得谦卑。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
行走江湖切记低调。
- The End -作者 | 汤米编辑 | 一粒米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举报/反馈

第一心理

526万获赞 104.3万粉丝
每天耕耘最实用、最有趣的心理学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