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减负,又又又来了
作业减负的好消息,又又又来了!
本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发布。
《通知》明确规定:
1、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
2、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
3、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
4、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4月25日,教育部举行了新闻通气会。
消息一出,就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热议,尤其是家有孩子的老父亲老母亲们。
作业量少,不要求家长批改,不用帮娃做作业……天啊!这是什么神仙日子啊!
毫无疑问,教育部的这则通知让“苦孩子作业久矣”的父母看到了曙光。
2
减负,这次真的靠谱吗?
然而,冷静下来后,家长对这则《通知》反应各异。
有支持、拥护学生减负的。
在这些家长看来,减少作业量就能让孩子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早点睡觉,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但更多的家长,还是持怀疑态度,认为不可能实施到位。
毕竟“只要中考、高考不取消,孩子就不可能减负。学校不布置作业,家长也会给孩子布置。
还有的家长,直接持否定的态度。
有家长吐槽道:“作业减负,家长肯定要给孩子在外头报班。这对于那些经济不宽裕、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其实,家长之所以会对学生减负政策不买账,主要是因为,这已经不是教育部门第一次颁布减少作业量的政策了……
早在1955年,新中国就颁布了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20世纪末,国家推进了素质教育,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全面发展。 到了21世纪,各地也纷纷出台了各种减负新政。
总体来说,减负政策是越来越严,越来越具体。
比如,在2018年,教育部就印发了重磅通知,被誉为“史上最严减负令”。
这次减负令可不同凡响。不仅参与的部门多,要求也非常全面,足足涉及了30个方面。
可是,效果呢?
好像没什么效果。
校内,该内卷,还内卷;家长,该鸡娃,还鸡娃。
这么多年了,听“减负”俩字,耳朵都起茧子了。可是每一次的效果,几乎都是“负负得正”。
就拿排名来说,现在不允许学校排名,孩子就没有压力了吗?
恰恰相反!
这就好比在森林里,一群孩子在跑,后面有只狼在追。以前大家都知道谁跑在什么位置,跑在前面的孩子,可以慢悠悠地跑。
可现在不排名,就好比把孩子的眼睛全给蒙上。大家都不知道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结果,全部孩子和家长都慌了!无论孩子跑在什么位置,家长都要逼着孩子往死里跑。谁知道谁才是跑在后面的倒霉蛋呢?
你看,这样的减负有效果吗?
表面是一团和气,背后却是暗自较劲。
校内的作业是减少了,可孩子的负担一点都没减啊!
3
这一次,减负不再越减越重
说到这里,很多家长可能有些丧气,这次出台减负新政,是不是也会像之前一样雷声大雨点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呢?
还真不一定。
这次新政策有几点新颖之处,值得家长关注:
1、《通知》要求:小学3-6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
这就涉及一个问题:有的孩子写作业快,有的孩子写得慢,怎么定义这60分钟呢?
教育部司长提醒家长,要注意“平均”二字。
也就是说,家长应认识到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是有差异的。《通知》只是要求平均60分钟完成,并不代表每个学生都要做到。
2、《通知》要求:要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的、机械性的作业,严禁惩罚作业。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体会,孩子每天花在抄写单词、生字的时间特别长。有时候老师布置罚抄,一下就是几页、十几页的三百格,孩子抄得手都抖了。
而这次《通知》就提出,学生作业不能只重量,而要重质。要求教师要提高作业的设计质量,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的作业,尤其避免惩罚作业。
3、《通知》要求:鼓励学校探索一套科学的、完善的、基础性的作业,充分发挥基础性作业的诊断功能。
也就是说,教师给孩子布置作业,要以基础知识为主。不要整一些偏题、怪题、为难孩子的题。
有的家长可能会问:我家小孩是学霸。老师布置的这点作业量,我家孩子没半个钟就写完了,这任务也太轻了点啊!
《通知》也照顾到了学霸们的学习需求,要求老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对于一般的学生,重在布置基础性作业。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适当布置拓展性作业。
要照顾到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真正落实因材施教。
以往减负的结果,往往就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不允许老师布置作业,家长就送孩子去培训机构,让培训机构布置作业。
而此次《通知》,就明确提出,要将校外培训机构留作业作为监管的重要内容,坚决防止校外培训机构给中小学生留作业。
4、《通知》还要求:学校要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的不同作业,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也就是说,学校要减少书面作业,省下时间布置其它作业。
对于这一点,我举双手双脚赞成。
要知道,平时孩子疲于应付书面作业,每天一到放学就把自己丢进书房,吃饭的时候出来扒几口,稍微休息一下继续写作业。
至于带他出去散步、跳绳、打球这些,不是不想,是真的很难。毕竟时间就那么点,要完成作业,还要争取保证充足的睡眠。
此次新政下,如果学校真的能把孩子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那么孩子就不用把所有时间耗在书面作业上,他们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发展兴趣特长。
今年两会上,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痛心地说道:去年开学,高一新生报到,学校组织男生测试了引体向上,结果平均每个男生只能做3个(7个及格),其中有132个男生,一个也拉不上去。高一893个学生中,有774个戴眼镜。
要知道,这所中学可是当地数一数二的超级名校,这893个孩子打败了无数同龄人才挤进了这所学校。可是“分数高体质差”的他们,如何承担未来的重担?
除了体育,孩子还需要人文艺术的熏陶,需要花时间做他们喜欢可是看起来“无用”的事,也许这些不能把孩子送进名校,可是它们却会在孩子漫长的一生中给他们真正的幸福。
就像唐校长讲的:“好的教育就应该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以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
我们有理由相信,没有谁比国家更希望年轻的一代是全方位优秀的,因为他们是民族的未来。
看得出来,教育部这一次是下了决心,多管齐下,确保真正给孩子减负。
4
家校合作,才能真正给孩子减负
减负新政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国家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良苦用心。
但任何教育政策,没有家长的配合,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因此,身为父母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家孩子的情况制定合适的教育举措。
具体该怎么做呢?
了解孩子的问题,及时应对
《通知》中规定的作业时长是平均值,那也就意味着有一半的孩子无法在这个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作业量。
这个时候,作为父母就要了解背后的原因,是孩子专注力不好、开小差,还是孩子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不会做?
解决问题要有针对性,从而帮助孩子更快完成作业,让孩子拥有更多自主活动的时间。
放平心态,将减负落实到位
还有一类“鸡娃成魔”的父母,无论孩子作业写多快,成绩多优秀,他们都有本事给孩子加塞更多的作业。不求最高分,但求更高分。
就好像电视剧《小舍得》里面的颜子悠妈妈。
子悠已经够优秀了,可她还是到处搜罗试卷给他做,还给他报了5门奥数辅导班。遇上这样的父母,再好的政策孩子都不能受益。
因此,家长应该放平心态,缓解焦虑心理。我们可以给孩子查漏补缺,但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如果为了一时的成绩,让孩子丢了学习的兴趣,那才真的是得不偿失。
找对方法,鼓励孩子自主学习
鸡娃虽好,但效果远不如娃自鸡。
有内驱力娃的家长似乎什么也不用做,连发条都不用拧,娃就像自带小马达,不仅早早把作业做完了,还会自己查漏补缺,想方设法提高成绩。
这样的神仙孩子,究竟是怎么炼成的呢?
一方面,我们要学会保护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
比如,孩子对太空有兴趣,我们就可以带孩子去参观太空博物馆,观看与太空相关的纪录片。这些既是对孩子兴趣的保护,也是一种很好的引导。
另一方面,我们要帮助孩子树立“踮起脚尖就能完成”的目标,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比如数学题一道都不能错,写作文半个小时内就得写出来。
学习目标太大太高,孩子就容易心生放弃之心。久而久之,还会产生畏难、厌学的心理。
可见,与其给孩子树立一个高不可攀的目标,不如引导孩子先完成一个个比较简单的小目标,再通过不断地反馈和激励,让孩子去完成更大的目标。
当孩子产生了自我成就感,自然会更愿意主动学习。
孩子的人生还很长。身为父母,我们要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而不是通过大量的作业,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考试机器。
行至中年,回首我们的前半生,最让我们受益的绝不仅仅是好的成绩。
如今,教育部关于减负的通知已经下达,而孩子减负的春天到底能不能到来,很大程度上,还要看家长的态度。
举报/反馈

Leo一路向北

17.7万获赞 5427粉丝
原来两情相悦,也可以走到相看两厌……
娱乐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