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数:1913字
阅读时长:约6分钟
人们常说,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责任感。富有责任感是对一个人极大的褒奖和肯定,但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却往往会因为孩子年纪小,而对孩子对多的宽容和忍让,而缺乏对孩子责任感的教育。
在孩子小的时候不重视对于孩子责任感的培养,随着孩子的成长,养成的不良习惯和品质,就难以得到有效的纠正,孩子就难以成为一个富有责任意识的人。
明玉和晓丽是很好的朋友,两个人经常会找时间聚聚,由于现在两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出来聚会时,也总会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
在两个人聚会的时候,就会一起聊聊家常,让两个孩子自己玩耍。但明玉意外的发现,晓丽的孩子教育得很好,相比之下,自己的孩子就显得有些不懂事。
两个孩子一起玩耍,但是每次玩完玩具,晓丽的孩子就会把玩过的玩具整理好,放进自己的玩具箱里,而明玉的孩子无论是在自己家里,还是出去玩,每次都把自己玩过不要的东西乱丢,丝毫没有顾及到别人的感受。
明玉对于晓丽的孩子如此懂事和乖巧感觉很少诧异和羡慕,向晓丽咨询了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晓丽表示,自己只是注重培养了孩子的个人责任感,告诉孩子自己的东西要自己收拾好,不能影响到别人的生活和空间,不主动帮助孩子整理玩具,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明玉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孩子这么不懂事,都是由于自己对于孩子的事情事事操心,事事包办所造成的。
父母“包办制”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 对家长过分依赖
家长对于孩子的照顾采用的是“包办制”的形式,事事躬亲,十分容易养成孩子依赖的心理,从而不愿操心,也不愿做事情。
因为孩子知道,即便自己什么都不弄好,总会有父母帮忙着收拾和操持。
孩子除了丧失了照顾自我的自理能力,养成好吃懒做的行为习惯之外,甚至于还会因此而丧失了最基本的责任感。
▼ 不懂得感恩
对于轻易得到的东西,孩子不知道东西得来的过程并不容易,也无法体会到自己轻易得到的东西是需要家长付出多少努力和辛劳所换来的。
孩子对于家长的辛苦没有足够的体谅,相反,更易于养成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应得的,都是家长本来应该为自己付出的本位主义意识,形成自私自利,不懂感恩的价值观。
什么是“责任分散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由心理学家拉塔尼和达利所进行的实验结果而引申出来的。为了验证旁观者的人数对于个人责任感的影响,拉塔尼和达利进行了一项实验。
实验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实验人员人数分配不同。第一组只有一位旁观者,第二组两位,第三组虽有一名旁观者,但还存在一名劝说施救的消极人员。实验时,让三组成员听到他人求救的声音,研究不同组别的实验人员,施救的概率。
实验结果发现,第一组的有70%的概率会施以援手,第二组为40%,而第三组施救概率仅仅达到7%。
“责任分散效应”主要是指,一个人在独自面对问题或者要完成的事情时,个人的责任意识会增强,拥有较高的责任感。而随着人数的增多,如在团队里面,个人的责任意识则会减弱。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① 放手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
树立孩子良好的责任感,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要让孩子从自己的事情上入手,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任。
可以从简单地整理玩过的玩具,整理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自己的书包和课本上入手。
② 让孩子学会从失败中汲取养分
在做事情的时候,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可能会失败。孩子刚开始可能做得不好,甚至于因此而犯错.
但是一旦孩子因为自己的疏忽和不查造成不利的影响,孩子就会因此慢慢地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孩子从失败中或过错中吸取经验,下次就再难出现同样的情况。
③ 引导孩子学会总结
孩子在遇上难题时,家长应该先咨询孩子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尝试。
在孩子失败或者是出错之后,引导孩子学会总结问题的根源,更有利于孩子发现自身的不足。
④ 引导孩子学会反思
开展自我批评,时常反思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使得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善于思考也善于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主动改正自己的缺点。
其次,学会反思使得孩子在犯错的时候,不是一味地推诿,而是更主动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结语
一个人无论是良好的习惯,还是个人的性格,甚至于是个人的品质,都需要从小开始抓起,从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和引导。
从孩子周围的小事来引导孩子成长,用周围的环境和人来影响孩子,对孩子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且深刻的。
家长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除了学会放手让孩子成长之外,本身也该给孩子做个好的行为榜样。
家长榜样力量对于孩子的重要性?缺乏责任感有何危害?欢迎大家分享!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林竹妈咪,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