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洛克定律”简单来说就是强调目标对人具有导向性和激励作用,目标可以将人们内心所需换成行动的力量,鼓励、引导人们朝着心里的方向前进。
心理学家认为,目标是引起个体朝某一目标努力的内部动力。每个人行动前都有自己的目标,并且对目标越是明确就越容易保持行动的持久。
相反,如果过于快速地遗忘自己的目标,我们就会迷失在其他琐事和利益中。目标对于人们来说,可以是精神上的支撑,也可以是自身情感上的相伴。
目标是人们行动的一种动机,正如我们为什么出发?美国心理学家洛克认为,目标本身就对人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化成动机。
人们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阶段结果与目标结果进行相比较,从而做到及时的改正和努力。根据专家的说法,我们就可以知道目标是行为的目的和动力,也是引起行为的动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目标也是一种动机,也是一种理想化的目标,它就在眼前触手可及之处,激励着我们快步向前。
我们都曾在各大自媒体上看到“中国进入全民焦虑时代”等字眼。诚然,现在生活在信息化社会的我们,无论是富人还是穷困人民,都传达出某种莫名的焦虑。
如果这种焦虑蔓延开了,就会扩散成整个社会的一种情绪,进而成为一件社会问题。心理学是这样解释“焦虑”的,个体自我的实现得不到预期的满足,从而自身产生不适感。
焦虑的人往往是目标不明确、动机不清的人,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获得和注意到对需求的满足。他们迷失于与他人的比较之中,在不断的比较中逐渐丧失对自己的自信,对社会感受到了强烈的剥夺感,进而是对这个社会的不断抱怨和愤恨。
由此可见,拥有明确的目标和动机是每一个社会个体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洛克定律”如此重要,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如何寻找并实现和坚守呢?基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借助更多方法来完成对这份目标的坚守。
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早期经验在人的结构和发展形成过程中占据着主要地位。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被社会上的种种现象迷惑进而迷失了最初的目标和动机,所以我们要挖掘我们自身那些出于本能的动机,还包含着那些高尚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高级动机。
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我们可以从四个步骤来挖掘我们自身隐藏的目标和动机。
一是认识自我,人要认识本能欲望对个体的推动力,个体自身要有意识地认清自己在成长发展中对潜力的需要。二是发现自我,个体对自身进行全面仔细地分析。
三是分析自我,学会分析自己的早期记忆和期望,寻找童年和现在的关系和发展,并且学会对自己的错误动机进行批判。四是升华自我,人的价值来源于自身不同本能的持续发展,我们要学会对自己进行强烈的心理暗示,引导自己的本能找到符合社会认可的道路上。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认为:“心理问题就是人们不合逻辑地思考自身、生存世界和未来的结果。”
社会个体如果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没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就不能正确地处理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同样的,社会个体如果对社会现实没有清楚的认知也会产生错误的动机。贝克认为,如果要推翻错误的推论就要改变对自身的歪曲认知。
通常失去目标和动机的人,自身会陷入一种僵化的模式,如过度偏激和以偏概全。个体启动一种自动模式,个体对自己、对社会和对未来都是消极对待和错误评价。
这种自动模式的狭隘性就需要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最直接的社会经验和刻骨铭心的经历进行记录和分析,找到其中的共性和自己的坚守。
心理疗法中的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的习惯,并且认为一个习惯如果得以持续,就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洛克定律”就间接要求我们如果想要获得和保持某种行为就应该对其结果进行嘉赏,如果想要消灭某种行为就要给予惩罚。
心理学中强调人的身心是一体的,个体的内在健康和心理活动影响外在行为的动作和躯体健康。所以我们通过纠正个体外在的行为不规范,从而促使个体调整自己的认知、寻找个体的初心、找到个体的目标,坚守“洛克定律”的实质。
没有什么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受不了了,如果今天的你没有任何目标,那么明天的清晨,你又有什么理由将自己叫醒呢?
-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编辑 | 一粒米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Pappas, S. (2010, October 10). Even Grown-Ups Need Security Blankets. Live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