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曾有过这样的感受:
无论事情有多少,总感觉每天都很累。
上班的时候,坐在办公室里,还没有做多少事情,就已经感觉身心疲惫。
到了下班的时候,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明明应该很轻松,却什么都不想干,就想瘫着不动。
终于到了周末休息日了,本来计划着要学习,却感觉脑子像生了锈一样,不想进行深度的思考,浑浑噩噩,玩玩手机,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这种从内心深处产生的“疲惫感”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
这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大脑一直处于浮浅工作的运作状态中。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当我们一直处于浮浅工作状态中,或者周围干扰太多,做事情经常会被打断,自然而然,不仅没有实际的产出,大脑中原本的能量也随之浪费。幸福感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远。
明尼苏达大学商业学教授索菲·勒鲁瓦(Sophie Leroy)曾经做了一个关于注意力的研究,在研究中,她要求一部分实验参与者在进行某一项任务时,强制性切换到另一项任务中,经过多次研究后,这位教授发现了一种称之为“注意力残留”的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从任务A转移到任务B时,我们的注意力并没有即时转移,而是还停留在上一项任务中。而转换任务之后处于注意力残留状态的人,在下一项任务时的表现,通常都会很差,而且注意力残留量越大,表现就越糟糕。
这个研究也告诉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和生活中,如果大脑经常处于浮浅工作状态,或者经常在工作或思考时受到干扰,对我们的身心影响将是巨大的,这也是日常“疲惫感”所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而与之相对的是,另一种心理学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之为“心流”,心流状态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感和幸福感,还有利于工作的巅峰产出。
这也是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到底什么是“心流”?我们又该如何创造“心流”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增加日常愉悦感和幸福感呢?
什么是“心流”?
“心流”这个词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 1990 年出版的书《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这本书的作者经过大量的调研发现,人们感到最幸福的时刻,很多时候都是一种相似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当人们将全部注意力和精力都投入到一个任务上的时候,达到的忘我的一种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和行动都非常顺畅自然,如同流水一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有一种高度的兴奋感和充实感。
根据作者的描述,可以发现,进入心流状态时,我们的表现和内心的感受主要有5个方面,分别为注意力完全集中、意识和行动融为一体、内心似乎不受外界任何干扰,所有内心评判的声音都消失殆尽、时间感消失、有强烈的愉悦感。
因此,心流与人的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满意度是高度相关的。
经常进入心流状态,不仅可以让我们能从经济上获益,还可以让我们变得充实起来。
科学作家威妮弗雷德·加拉格尔(Winifred Gallagher)在她2009年出版的书《全神贯注》中曾回忆到:在她刚被确诊为癌症,而且是那种特别难缠的癌症晚期之后,她的生活过得一团糟糕,此后的癌症治疗更是令她精疲力尽。后来,她意外发现了注意力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她在这本书中总结道:“这种疾病想要控制我的注意力,但是我要尽可能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后来,她刻意专注于生活中的美好方面,比如电影、散步等事物。
结果发现,这一段本应淹没于恐惧和遗憾中的人生经历,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而且还常常感觉很愉快。
那么,既然心流状态对我们这么有用,我们应该如何快速进入心流状态,以及每天尽量多地出现心流状态呢?
以下,这3个策略可以参考运用。
策略一:简化决策!
很多时候,我们的大脑总是想太多,而实际行动却很少,而想太多,往往会使得我们很容易身心疲惫,明明一天都没干什么事情,却总会感觉很疲惫。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真正重要的事情往往会遵循二八法则,也就是80%的结果取决于最重要的20%的事情上,因此,如果我们能专注于20%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将剩余的不太重要的事情尽可能避免,简化我们的决策,通常可以最大化减少日常的干扰。
策略二:保持专注!
从认知层面来看,尽量让自己保持专注,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专注于某一件事情上,我们既可以减少大脑中的担忧、烦恼和焦虑,降低大脑的负担,还可以做到似乎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彻底活在当下。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这本书的作者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发现,
“想要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你必须高度专注,不能有任何干扰。换言之,学习是一种深度工作行为。如果你很容易做到深度工作,就能轻松掌握愈发复杂的体系和技能,这些体系和技能是我们在经济生活中取得成功所必需的。”
并且他总结出了一条普适性的公式:
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 x 专注度
策略三:适当的放松!
需要知道的一点是,我们大脑所处理的任何一项任务,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而能量在身体中以ATP(三磷酸腺苷)的形式存储,能量消耗的过程,也是ATP被逐步分解的过程,结果是生成腺苷等代谢产物。
我们不可能一直处于心流的状态中,长时间的深度思考和持续性思考,会导致腺苷等代谢产物的堆积,从而产生疲惫感。
因此,适当的放松也很重要,我们需要在“深”与“浅”之间取得某种平衡。
理解了这些原理,我们就可以更加容易进入心流状态,提高我们的生产力和学习力了。
希望这篇文章,能为热爱学习的你,带来一点启发。
最后,分享我很喜欢的一句话,这句话来源于知乎上的某一网友:“放松,做现阶段该做的事情,慢慢成长,就能一步步靠近理想了。”
我是@小锴,专注于心理学、认知思维和心智成长,每周不定期分享,与你一起探索和实践有用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我!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