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有黑就有白,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暗的地方,在我们的生活中,永远都是这样的,所有事情都有双面性,有好的就有坏的,有阴就有阳,两者生生相克又互相依托。
人也如此,没有永远的好人也没有永远的坏人,阴阳调和,善与恶并立于世,他们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甚至可以相互包含,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告诉我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而矛盾的双方在特殊条件下是互相依存,并且可以相互转化的。
生活在现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是很难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也很难对好人这个群体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社会学家认为,我们所描述的好人通常习惯体会他人的感受,照顾他人的感受,因此,会忽略自己的感受,他们会尽自己的所能来避免让别人产生不适的感受,但是,这样做通常都会让自己感到不舒服。
好人就是如此,宁可自己受委屈,也要让别人开心,根本不会拒绝别人,在他们的嘴里,你永远都听不到“不”字。
在心理学家看来,人类的本能会促使人们去追寻快乐。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人愿意刻意抑制自己的内心,做个好人呢?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们又会转变为坏人呢?
“黑羊效应”
“黑羊效应”是一种心理学中的现象,它指的是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的奇怪现象,也就是一群人联合起来欺负、排挤一个人。在这个现象之中最奇怪的就是所有人,无论是被害者、加害者还是旁观者都不算是坏人,甚至在他们朋友的口中都是温婉和善的好人。
在这种现象之中,受欺凌者自然是无辜至极,但是加害者也不是有意而为之,更不用说旁观者了,他们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为所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在这种现象之中,那个被欺凌者称之为“黑羊”,旁观者称为“白羊”,加害者称为“屠夫”。
在“黑羊效应”之中,被欺凌者通常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却会被加害者故意欺凌和排挤。这个现象在校园中很常见,就是校园暴力,一个班级中的一部分人霸凌一个人,而班上大部分的学生则作为旁观者。
而这个被霸凌的孩子,通常都是性格比较柔弱的,霸凌者可能仅仅因为被霸凌者相貌不好、口音奇怪、家庭贫困等无关紧要的外在原因去欺凌她。
“抱团攻击”
人们总是会“抱团攻击”无辜的人,从欺负别人之中获得快感与优越感。
这种行为,其实就是“黑羊效应”对我们产生的影响,但是由于盲目的从众心理,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一旦有一个人开始欺凌一个无辜的人的时候,只要加害者的规模达到足够大,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欺凌别人的行列之中。
那些被欺凌的“黑羊”受尽欺辱,而所有的参与者和旁观者都是共犯。但是为什么“黑羊效应”会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频频发生?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从这个群体之中找寻。当一群人有着共同的外界压力,且压力巨大的时候,这一群人之间的气氛就会逐渐降温,最终变得冰冷尴尬。
这是如果出现了一只可怜的“黑羊”,这个群体之中的其他人自然就找到一个共同的话题,和排解压力的途径。集体中大多数人对“黑羊”的排斥和欺凌仿佛可以增强这个集体的凝聚力。
“易同质化”
在这个现象之中,最奇怪的就是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旁观者参与到加害者的群体之中。法国社会学家勒邦指出,“去个性化”在这个现象之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当一个人想要融入一个集体的时候,人们的思绪会被环境所影响,以至于更倾向于与集体做相同的事情 。当一个人认可他所在的集体时,他的情绪是极其容易被这个集体感染的。
就是这种感染力,会导致人们失去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并且延续这种疯狂的举动。
就像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提出的“路西法效应”一样,受环境的影响,在特定的环境,人们的判断力是会有所下降的。
综上所述,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在一定特殊的环境下,善与恶是会相互转化的,希望在生活中你可以不要成为“黑羊”,更不要成为“屠夫”。
-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编辑 | 一粒米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Wells, A. (2019). Breaking the Cybernetic Cod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the Human Metacognitive Control System to Enhance Mental Health.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0, 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