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之于我们人体,相当于发动机之于汽车,都是至关重要的存在,一旦出现问题,很有可能就是“牵一心而动全身”。我们其实大部分人只是知道心脏很重要,但其实真要问起来怎么个重要法,可能说不上来。也是因为心脏作为我们的内在脏器,平日里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唯一可以感知到心脏的方式就是心跳。
之前有一种说法传得沸沸扬扬,据说“我们这一辈子,心跳次数是固定,不仅如此,后面还补充了“心跳越慢的人,活得越长久”,很多人都立马探起了自己的脉搏,试图通过心跳来看看自己能活到啥时候。
这种说法真的靠谱吗?今天医生就来为大家解答。
我们先看心跳次数。首先很明显,每个人的心跳次数都会有所差异,一个心跳频率稍微高一点的人,和一个心跳频率稍微低一点的人,如果都活到了80岁,那么很明显他们这辈子的心跳次数不一样,这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不固定
那么一个人的心跳频率会是一成不变的吗?自然也不是。如果有的人本来心跳正常,后来身体状况出现了一些变化,那么心跳加快或者减慢都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说,我们这辈子到最后,心脏到底能跳动多少下,谁也不知道。所以纵向看单个个体,心跳次数也不是固定的。
这里需要跟大家科普下,正常情况下我们一分析大概会心跳60到100次,如果我们的心跳在这个范围内,其实还算是比较健康的。所以说,虽然我们一辈子的心跳次数难以计算,但是我们可以试着算一算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对照下是不是在健康范围内。当然,我们要测心跳应该是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下测的,不能是刚跑完步,或者刚刚睡醒的时候,这两种情况下,一个心跳比较快,一个心跳比较慢,测出来的都不准。
至于“心跳越慢的人,活得越长久”这种说法,只能说在某些人眼中,他们认为心跳快了,患上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有所增加,所以相对而言,心跳慢一点会更加安全。但是我们要记住,这种说法还没得到确切的科学验证,并不适用于我们。
要知道,我们的寿命是由多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除了心跳,还有作息、饮食、运动、心态等等,不可能一个心跳就决定了我们的的寿命长短。退一万步说,哪怕你这种说法有道理,那么如果一个人的心跳为0,应该没有比这更慢的了吧?那么他岂不是长生不老了?怎么最后还死了呢?所以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大家笑笑就好别当真。
对于我们来说,只要心跳在60到100之间,那么就可以更多把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通过调节饮食、坚持运动、早睡早起等方式来延长自己的寿命,没必要盯着自己的心跳不放,更不能为了盲目追求慢心跳。最后把自己给折腾出病来了,这样反而会有损寿命。
总的来说,人的一生,心跳次数不固定,心跳的快慢只要在正常范围内,对我们寿命的影响也并不是很大,想要活得长久,还有更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
举报/反馈

骨科大夫时医生

101万获赞 9.6万粉丝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时代,骨科 副主任医师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