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年、中年、老年是人生发展的四阶段,宛如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总是那样有顺序、有规律地发展着,不可抗拒。
人到中年,犹如金色的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会有许多喜悦、高兴、振奋的事情,但同时也会遇到许多麻烦、棘手的问题,体验到紧张、烦恼、焦虑等情绪与情感,表现出中年期特有的深厚、稳定而紧张的特点。故概而言之曰“深沉紧张之年”。
什么是情绪、情感?
由于情绪、情感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心理学家各人研究的角度、重点、方法不同,致使心理学关于情绪、情感的界说颇多,至今尚无一致的结论。
不过当前流行的观点认为,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它反映人与需要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某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主观体验和行为反应。它包括刺激情境及-对其解释、主观体验、表情、神经过程及生理唤醒等内容。
情绪、情感与人的认识过程密切相联。情绪、情感起源于人们对客观现实的知觉、记忆、理解和经验。
认识越深刻,情绪、情感也越深厚;而情绪、情感的深刻与否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又有着反作用。
情绪或情感的产生是大脑皮层与皮下中枢协同活动的结果,它伴有一定的机体变化和外部表现。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表现来评价他人的情绪或情感。
情绪情感的功能
情绪情感具有信号功能。这种功能使人对事物的认识或态度具有更加鲜明有力的外露特色,因而易于为他人所感知或接受。
情绪情感还具有调节功能。它促使人们注意外部环境和自身机体的变化,从而对行为或活动进行支配、调节,维持或改变人的行为方向。
情绪情感对人的生理变化、对人的言行、个性的形成、发展,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消极情绪情感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人到中年,一般易生多种消极情绪,如何科学地认识中年期情绪情感的特点,对中年人的工作生活、身心健康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个体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绪情感是随着人类不断进化、发展而发展的。就个体的人来说,一些基本情绪可以说带有一定的先天性质。
随着大脑的不断发展、完善,人的情绪也在不断分化、发展。真正的个体情绪的产生,是在个体出生后,通过社会化过程完成的。
人的情绪发展一般呈现出这样的趋势:就情绪的表现形式说,是从明显、外露向不明显、内隐的方向发展。
就情绪的控制力来看,是从冲动向自制的方向发展;从引起情绪的动因来看,是由直接、具体的事物逐渐发展为间接、抽象的事物。
从情绪表达的内容来看,由生理需要为主发展到以社会需要为主,最后产生与社会评价相联系的情感。
情感的社会性内容所占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大。个体在乳、婴、幼儿时期,情绪情感容易外露而不稳定,且以满足生理需要为主。
童年期儿童对情绪情感的调节控制能力有所增强,情绪情感的内容、深度、稳定性有了进一步发展,社会性情感逐渐占主要地位。
青少年期,激情占优势,情绪动荡、强烈,易冲动;热情而富有体验;两极性比较明显:有时热情奔放,有时又会感到寂寞孤独···。
青少年期,尤其是青年期,情感的社会性内容更加丰富,情绪、情感的持续时间逐渐延长,情绪情感具有文饰、曲折、内隐的特点。
青年期的情绪、情感已趋于成熟,调节控制能力在不断增强,为他们即将跨入中年人的行列,接受风风雨雨的洗礼,奠定了一定的心理基础。
中年期和老年期,由于各自的社会角色和身心条件不同,其情绪、情感也各有其自身的特点。
中年期情绪、情感变化的条件
中年期与青年期相比,在生理机能、社会角色、人际关系、生活方式、兴趣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首先是生理变化,中年人的组织、器官的机能开始逐步衰退。进入更年期,生理变化更大。生理上的变化必然引起中年人情绪情感的改变。
其次,家庭的变化。青年期,个体主要是择偶、成家、抚育年幼子女,属于家庭的开创期。中年期不仅是开创,而且还要维系和发展家庭。开创不易,维系、发展更难。
中年人的子女已长大,一方面减轻了父母的某些劳动量,使他们能够把注意力,从子女身上转移到社会活动或职业的追求上;另一方面,长大了的子女又给中年人带来更多、更新的问题,需要中年人去解决。
此外,职业、工作给中年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年人的生活水准和工作水准也有改变。
如果说青年人关心的是如何在工作中站稳脚跟,那么,中年人更关心的则是职业上的发展与声望。
中年人的人际关系也日益复杂。他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既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经验,人情世故老练、成熟。同时,他们心理活动的空间更加深广、内容更加复杂、多样。
心理负担也随之而加重,上述这些变化,使得中年人的兴趣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兴趣是需要的一种表现。它是在过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进一步接受某种新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一般情况下,个体在儿童期所具有的兴趣都可以带入中年期。然而,一旦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个体必须形成新的兴趣,产生新的价值观念,对以往的兴趣也就往往要给予重新估价。
随着年龄增大,个体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喜爱程度和兴趣大小也在改变。一般说来,年龄越大,兴趣越趋于稳定。
有人认为,成年期,各种兴趣的变化,在不同年龄阶段发生的比例不同。其中大约50%发生在25-35岁之间;20%发生在35-45岁之间;其余的发生在45-55岁之间。
中年期,一般因年龄不同而兴趣不同的情况不太明显,然而因性别、职业、经济水平而不同使兴趣相异的情形则比较显著。
人到中年,兴趣大多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兴趣的种类基本不再有大的增减。当然,原来热衷的兴趣,也会发生明显改变。
如青年期最重视的仪表、风度、交际,到了中年期,重视的程度逐渐减弱,兴趣也不像原来那样大了。
由于中年期个体发展任务的改变,个体的需要、兴趣逐步趋于专一、稳定,中年人的情绪、情感也表现出其他年龄阶段较少出现或不大明显的深沉、紧张特征。
中年期情绪、情感的一般特点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中年期情绪、情感的基本特点是“深沉而紧张”,具体说来,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情感的社会性与深刻性
中年人的责任感中年人情感有高度的社会性和深刻性,表现在他们对祖国、对事业、对生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充满执着的热情。
中年人的热情并不多表现在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不一定立即使人感到“夏天般的火热”。
但这种热情常伴有一种高度的道德感、责任感,并渗透到生活、工作、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
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础正是责任心。”
1986年12月至1987年1月,中国科学院促进发展中心和中国社会调查所联合对全国324个城市进行了关于改革与发展的社会心理系列调查。
实际调查涉及全国42个城市,4483名对象。问卷中有一题是要被试选择“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基本道德?”
结果选择“热爱祖国”一项的百分率如下:18~30岁占27.9%;31~45岁的占38.3%;46~60岁的占45.5%;60岁以上的占52.1%。
在被问及“如果本市政府发布了一项新的、有关人民生活的政策,你对此有不同意见,你会怎么办?”
结果,45岁以上两个年龄组中,有接近半数的人选择“通过各种途径反映给政府部门”,而45岁以下两个年龄组做同样选择的人,则大大减少。
在问及“今后5年,我国政治环境如何变化”时,45岁以下回答“不清楚”的百分率显著高于45岁以上的人。
这表明,当代中年人,尽管有些人或多或少曾受过社会某些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对国家、对社会充满了政治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
2、中年人的美感
中年人情感的深刻性还可以通过他们对美的体验表现出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年人有自己对美的追求和感受。
年人的美感是深刻的,他们认识到,美是一种价值,并更注重去体现美的价值,把对美的追求引入到生活、工作、道德行为中。
中年人十分注重美的内容,在他们看来,不符合社会公德的东西,即使表面上看来很美,也是没有价值的。
中年人赞美那些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的事物。中年人的美感具有理性。他们一般能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并不为年轻美貌的失去而悲叹。因为他们懂得,外貌只能徒耀一时,真正的美才能百世不殒。
在外表美和内在美的天平上,中年人更倾向于追求内在而深沉的美,并着力于在学识、思想、修养等方面去培养自己美的情操。
中年人对美的追求具有现实性。中年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能够根据年龄特点去美化自己。
服饰,中年人一般喜欢高雅、含蓄、端庄、大方的;化妆,中年人一般喜欢淡雅、轻描、适度、稳重,就大多数中年人来说,一般较少关心,什么款式新颖的服装在领导什么新的潮流,也难以挤出时间和精力顾及自己的服饰、打扮。
因为他们的多重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有许多比外表的修饰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做。当然,在这里也同样存在着心理年龄差异。
一般来说,中年中后期比中年早期更注重自己的仪表,更注意修饰自己。
3、中年人的快乐感、满意感
中年人对祖国、对事业的深厚的情感,表现在他们有正确的苦乐观,能体谅国家的困难。中年人尽管负担很重,但他们善于从沉重负担的夹缝中体验到快乐和满足。
哈维·阿莲(Hervey Allen)说过:“一个人真正生活的日子是30岁到60岁。年轻时是梦想的奴隶,老年是遗憾的仆人,唯有中年才是五官最敏锐、最能享受的时期。”
中年人的快乐感、满足感与他们对需要的选择分不开。虽然中年期对物质和精神的需要都是广泛的、多样的、紧迫的,但相比之下,中年期更注重精神需要或社会性需要。
举报/反馈

荣格心理

12.4万获赞 1.6万粉丝
心灵是一个先在性概念,与精神和灵魂相等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