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名活色生香的心理咨询师整理
刘熹微 | No.70
(一)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摆脱了传统的遗传与环境的争论和纠葛,旗帜鲜明地提出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主要表现如下:
在心理发展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种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相同遗传因素具有可控性和可变性。在环境的作用下,可以改变遗传特征;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调节。心理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二)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1、图式
图式是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个体能对刺激作出反应,在于其具有应付这种刺激的思维或行为图式。
图式使个体能对客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使信息秩序化和条理化,从而达到对信息的理解。
个体的认识水平完全取决于认知图式。
图式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可应用于不同的刺激情境。
初生儿仅具有几个简单的遗传图式,如吮吸,当嘴唇触到任何物体都会产生吮吸、反射。
学习能产生迁移,是因为在前一学习中形成了某种图式。然后应用到下一学习情境中去。
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发展,不仅表现在知识的增长上,更表现在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发展上。
图式的发展水平是人的认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既是认识发展的产物,又是认识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2、同化
同化指有机体把环境成分整合到自己原有机构中去的过程。
皮亚杰借用同化来说明个体把新鲜刺激纳入原有图式中的心理过程,就整个有机体来说,有三种水平的同化:
生理水平上,是物质的同化;
动作水平上,是行为的同化;
智慧水平上,是思想的同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结构中。
因此,同化过程受到个人已有图式的限制。
个人拥有的图式越多,同化的事物的范围也就越广泛;反之,同化范围也就相对狭窄。
3、顺应
顺应指个体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的过程。
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同化的新刺激时,便要对原有的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
这样将迫使个体改变现有的认知图式,形成某些适合新经验的新图式,引起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变化。
图式的发展和丰富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来实现的。
皮亚杰认为,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
同化是量变的过程,而顺应是质变的过程。
在认知结构的发展中,同化与顺应既相互对立,又彼此联系,相互依存。
就人的认识成长来说,如果只有同化没有顺应,认识就谈不上发展。
如果不存在同化也就没有顺应可言,认识永远是外物同化于内部图式。
内部图式顺应于外物这两个对立统一过程的产物。
4、平衡
平衡是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识的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儿童认知最初处于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中。
当面临新异刺激时,产生了不平衡。
通过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或顺应,使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恢复平衡状态。
认识的发展就是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
平衡从三方面调节着个体的认知过程:
一是调节同化与顺应两种技能之间的关系,使两者保持平衡;
二是调节个体认知结构中执行不同功能的子系统;
三是在个体知识的分化与整合中保持平衡。
(三)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皮亚杰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最早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
儿童一出生就以多种无条件反射反应外界的刺激,发出自己需求的信号,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
随之而发展起来的各种活动与心理操作,都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着主体环境相互作用的中介作用。
(四)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将之归纳为四个: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化。
(1)成熟成熟主要指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
皮亚杰认为,成熟在儿童日益增加的理解他们周遭世界的能力上有重要作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决定性条件)。
但儿童是否能承担某些任务,还要看他们在心理上是否也成熟到足以负担。
比如,一个5岁的儿童可能不能形成计算2+2=4的演绎推理能力。
(2)经验在环境获得的经验是心理发展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因为新的认知结构就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中形成的。皮亚杰把经验分为具体经验(物理经验)抽象经验(即逻辑数学经验)
儿童直接面对实在的物品,从而获得具体经验。
皮亚杰认为,具体经验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具体经验是重要的,但不能决定心理的发展。
(3)社会环境儿童不仅需要从环境中获取经验,还需要进行社会交往。
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同样会加速或阻碍认知发展,关键在于给予儿童检验和讨论他们的信仰和观念的机会。
教育者不但要帮助儿童获得具体经验和抽象经验,还要向儿童灌输社会规则和社会价值观,为儿童创造社会交往的条件。大大小小的集体讨论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是至关紧要的。
不管儿童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甚至是没有语言的聋哑儿童,到了七岁左右也会出现具体运算的逻辑思维。
因此,皮亚杰认为,环境、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并不起决定作用,它只能促进或延缓儿童心理发展而已。
(4)平衡化
平衡化,指儿童自我调节的过程。
这种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影响认知发展各因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平衡化的作用主要基于两方面:
平衡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它可以调和成熟、经验以及社会经验三方作用。每一阶段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都是连续不断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种自我调节正是平衡化的实质所在。
扩展资料:思想来源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思想来源,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机制,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个建构过程。
康德的认识论皮亚杰吸收康德的先验范畴理论,改造成为遗传的“图式”,康德的先验范畴论是预成论观点。
而皮亚杰认为先天图式在认识发展的过程中仅处在一个起点的位置,图式主要是在儿童后天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强调内在结构的研究,反对外部现象的描述。
皮亚杰力图通过儿童后天的活动探讨认知结构的发生和发展。
他指出,认知结构既不是形成于物理客体之中,也不是先验的存在于主体自身中,认识的获得必需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地联结起来的理论来加以说明。
生物学皮亚杰研究认识的方法论取自生物学,他吸收了生物学中渐成论的观点,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物的技能和结构与认知的技能和结构之间具有“同构”关系。
数学和逻辑学皮亚杰运用数理逻辑中的运算、对称、可逆等概念来研究儿童思维的发展,并用符号逻辑作探讨形式运算阶段思维过程的特点。
他认为有了符号逻辑工具,就像掌握了统计学一样。
对心理学的研究有重要帮助。
格式塔心理学皮亚杰认同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思想,但也认为其探讨的认识的结构因素,是“没有发生的结构”,而行为主义只强调后天经验的积累,不考虑内部结构的因素是“没有结构的发生”。
他把结构和发生结合起来,探讨在后天或从中逐渐形成的“结构”,即建构论的结构。
心理学史以及心理学流派「心理咨询师学了什么4」来自一名活色生香的心理咨询师整理
刘熹微 | No.70
举报/反馈

刘小姐秘制

374获赞 61粉丝
对生活充满观察的孩童般好奇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