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心理学,大家都会想到心理学的两位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和荣格。其实在这两者之外还有一人,与他们一起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这就是阿尔弗雷德 · 阿德勒。
阿德勒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著有《自卑与超越》、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等。
尽管阿德勒成就斐然,但是他的童年经历似乎并不幸运。出生于奥地利富裕的商人家庭的他,在儿童时代备受脊柱症困扰。他身体孱弱、行动笨拙,喉部也常因哭叫而感觉窒息。三岁时,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又他幼年有两次被车撞的经验,使他十分畏惧死亡。四岁才会走路,五岁患严重肺炎,五岁时,因得了肺炎,痊愈后决定当医生。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然而在父亲不断地鼓励下,他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这一经历与他后来学医及形成其独特的心理学思想有关。
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他继承和发扬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念,但其基本观点与之大相径庭。 阿德勒进一步接受了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和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之后,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批评与改造,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
阿德勒在进入维也那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成为了一位眼科医师。他特别注意身体器官的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真正动力。后又转向精神病学,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有关由身体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的论文,使其声名鹊起。弗洛伊德认为阿德勒的观点是对自我心理学的一大贡献。
在1911年的魏玛精神分析会上,阿德勒公然提出与当时的精神病理学权威弗洛伊德的理论不同的意见。他强调社会因素在精神病理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不认同弗洛伊德一直所推崇的性欲、生理等方面是决定性因素的论点。阿德勒因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不能苟同而拆伙,继而发展自己的人格理论。其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甚至很大程度上否决了弗洛伊德认为精神病理学的最重要元素:俄狄浦斯情结、阴茎羡妒等理论。
阿德勒创立个体心理学,另建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1912年改称个体心理学会,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阿德勒认为每个人的主观目标不完全相同。研究心理过程应以每个人的特殊心理经验为对象,因此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为“个体心理学”。
1. 追求优越
他特别强调意志的实现对人的意义。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向上意志"支配,一个人生来就有一种内驱力,将人格各方面汇合成一个总目标:要求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出人头地。这种为优越而进行的奋斗是内在的,不仅在个体的水平上,而且在一切文化的历史上同样进行着这样的奋斗,它引导着人和种族永远不断进步。
追求优越是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核心,也是支配个体行为的总目标。他认为人人都有一种,向权力意志这种天生的内驱力,将人格汇成-个总目标,力图做-个没有缺陷的、完善的人。因此羡慕别人,胜过别人,征服别人等都是这种追求优越的人格体现。但是,阿德勒认为追求优越的结果却有两重性。它既可以激励人追求更大的成就,使人的心理得到积极的成长,也会由于追求个人优越而忽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从而产生"自尊情结",使人变得缺乏社会兴趣,妄自尊大起来。
2. 假想的目的论
与弗洛伊德不同,阿德勒相信,人的行动是受他对未来的各种愿望,而不是受过去经验的激发。这些未来的愿望可能纯粹是假想的-即不可能实现的各种理想,然而这些假想的愿望却对一个人的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激发他去完成愈益重大的事业。正常人遇必要时能够摆脱这些假想的影响而面对现实,而神经症患者却做不到这一点。
3. 自卑感
人们常说的“自卑情结”是阿德勒最出名的概念之一。自卑感起因于一个人感觉生活中任何方面都不完善、有缺陷。自卑感使人努力克服缺陷。阿德勒把这种努力叫做补偿。
4. 社会兴趣
社会兴趣是人希望对社会作出贡献以便使之更加完善的一种天赋的特性。个人试图在社会中完善单凭自己无法完善的东西。阿德勒说,社会兴趣是对个人的种种缺陷的最后补偿。社会兴趣使得一个人将个人私利服从于公共福利。
5. 强调未来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他认为,人既然是有意识地、就能意识到未来的种种条件,制定某种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阿德勒也承认过去的经验(特别是原始的经验)对人的行为有影响,但他认为不是决定性的,这同弗洛伊德是对立的。
第一次接触阿德勒心理学是通过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所著作的《被讨厌的勇气》,通过这本书才开始学习和了解阿德勒的心理学观点。阿德勒的学术观点有很多,挑出最喜欢的一条那就是阿德勒坚决否定原因论。
“原因论”和“目的论”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假设你因感冒、发高烧而去看医生。如果医生只就引起感冒的原因告诉你说“你之所以会感冒是因为昨天出门的时候穿得太薄”,你对这样的回答而满意吗?
立足于原因论的人们,例如一般的生活顾问或者精神科医生,仅仅会指出“你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过去的事情”,继而简单地安慰“所以错不在你”。所谓的心理创伤学说就是原因论的典型。所以阿德勒坚决否定原因论。
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心理创伤,这一点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意义。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学说的确很有趣。他认为心灵过去所受的伤害(心理创伤)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祸首。当我们把人生看作一幕大型戏剧的时候,它那因果规律的简单逻辑和戏剧性的发展进程自然而然地就会散发出摄人心魄的魅力。
但是,阿德勒在否定心理创伤学说的时候说了下面这段话:“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阿德勒说,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请你注意这一点。并不是说遭遇大的灾害或者幼年受到虐待之类的事件对人格形成毫无影响。相反,影响会很大。但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我们的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的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加在这些事情上的观念。
从许多方面看来,人会相信宿命其实是出于怯懦的逃避,因为相信宿命就可以不必在有益的人生方向孜孜矻矻。基于上述理由,宿命论信念只是一种虚假的精神支柱。
我有一种感觉,在你的身体里,藏着一个谁也不认识的人。
我们并不因过去的创伤而痛苦,我们只是按自己的目的去应付。
决定自己的是自己,而不是环境、教育或素质。既然生而为人,就没有「除了现在的生存方式,没有其他生活方式」这种事;既然生而为人,就永远都有其他的生存方式。
意义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我们则以我们赋予环境的意义决定了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