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文/老K
随着年岁的经过,每个人的年龄都会增长,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会随着年龄的增人,人格就会变得更加成熟。
我们发现,一个人如果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不匹配的话会造成非常多的心理问题。比如一个人生理年龄30几岁,但是ta的心理年龄还是巨婴一般,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周围人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那么你知道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成熟吗?今天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给你讲一下。
不去无脑争辩
这两年非常流行一个词——杠精
ta们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和别人抬杠,经常自己内心有一套世界观和价值观标准,但这套观念都是ta自己过去的经验,ta们经常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别人身上,觉得这个世界只有一种答案,一种认知,ta们迫切需要让所有人都认同这些观念,一旦不一样就会不停和你抬杠。
如果我们从心理学来的话,“杠精”现象可以用“自我中心”概念来解释。
心理学上的“自我中心”是指儿童只能从自己的认知角度去认识世界,而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理解事物,而这部分“杠精”往往还未去“自我中心”化。
所以这类人是非常不成熟的,
弘一法师曾说,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那些不成熟的人需要不断强化别人对ta们的认同,这样从潜意识就会满足自己的“全能感”。
但越是成熟的人越不需要和别人争论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因为ta们知道理解自己的人怎么都会理解自己,而不懂自己的人说再多也无用。
非黑即白
只有小孩子才会觉得这个世界非黑即白,而成年人会觉得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好中有坏,坏中也有好,就像那个阴阳太极一般黑和白会相互转化。
越是心智成熟的人,越了解事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他们不会用单一绝对的「对」或「错」,去评判一件事,而是用多元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待。
一个人如果进入成年之后还是采用非黑即白的态度对待人、事、物,那么甚至还可能出现病理性心理症状。
比如《我恨你,但不要离开我》和《有时我很疯狂》作者针对边缘人格障碍的分裂是这样说:
正常人是矛盾的,能同时体验到相互冲突的情绪;边缘型人则是反反复复的,在处于一种情绪中时,完全不能意识到另一种感觉,像小孩一样的情绪化。他们不能忍受别人前后不一致或模棱两可,也不能将别人的优缺点整合成一个统一而有条理的观点。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没有中间过渡的灰色地带。
所以成熟或者心理健康的人会看到这个世界的多样性,他们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
能够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
作为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愤怒、抑郁等这些糟糕情绪都是我们的一部分。
可有些人会完全被这些情绪“奴役”,比如:
开车不顺心会出现路怒症;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别人大吵大闹;别人没有达到ta的愿望就气急败坏等。
从心理学来看,成熟的人是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ta们能够接受并且承受自身和这个世界不完美甚至糟糕的那部分,合理转化和消化自己糟糕的情绪,并且积极行动。
所以成熟的人一定不会随意拿别人发泄自己的情绪,更不会长期被糟糕的情绪奴役。
《你如何练就超级强大的内心》被认为是西点军校最昂贵的课程,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个成年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那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去除偏见,不用“应该”思维
在著名的认知疗法中总结出了很多不合理的认知思维,这些思维都是导致我们情绪出现问题的关键,其中之一便是“应该思维”。
顾名思义,“应该思维”就是认为这个世界就是有一种模式,发生了就是正常的,没有发生就是问题的,这样思维是非常僵化的。
比如在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努力焦虑症“。
“努力焦虑症“的本质,是应试教育下长大、习惯于刷题、排名的一代步入社会后,用学校学到的旧方法,去解决人生的新问题。这样的人,在面对人生的就业、成长、自我探索等新人生难题时,仍然用应试教育中习得的旧方法:“努力学习“。
长大之后ta也觉得一个人成功必须是努力学习,这样的应该思维甚至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人之所以会陷入应该思维,是因为我们不断在外在世界中寻找被别人喜爱的“自我”标准,来妄图根据这个标准创造一个理想的自我。比如觉得我必须努力、漂亮、完美等才能被人接纳。
应该思维是僵化并且没有创造力的,而且也会造成情绪甚至精神问题,那么成熟的人自然不会这样。
举报/反馈

阿尔法心理学

47.3万获赞 9.7万粉丝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健康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