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的模式有两种:
一是老师始终认为自己的正统地位不可动摇。只要是在课堂上,学生就得乖乖听老师的话,老师说一学生就不应说二,并且学生必需时刻保持安静,别在课堂上讨论,更不要和老师争论问题了。
二是老师把自己放于跟学生平等的地位,允许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让学生各抒已见,涌跃发言,创造一种自由热烈的课堂气氛。
你觉得哪一种好呢?
当然是第二种。因为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要培养学生有独立见解、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创建平等、自由、开放的课堂模式呢?
有下面三点:
一、创建开放性课堂,作为老师,要摆正自己和学生的关系。
张正君说过:“人文性在‘教什么’问题中的表现,集中体现在如何使‘情’、‘道’、‘美’合理整合的问题;人文性在‘怎么教’、‘怎么学’上的体现是:以学为核心,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而自己应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由此看见,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关系应该是合作性的。
换言之,老师不能高高在上,应该是和学生在同一平等位置上的,老师为指导学生而教学,却并不是说老师是学生的领导者。
只有把学生放在朋友们位置,和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努力创建和谐,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才能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才智,煅练其思维。
语文教育呼唤与生活领域相衔接、相融合的鲜活教学素材充实课堂,更呼唤平等自由开放的课堂,呼唤课堂上正确的师生关系。
二、创建开放性课堂,老师还应做好一件事:把“疑”的精神教给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在《孩子们,你们好!》一书中这样写道“允许教师故意出错,并向学生道歉,允许学生与教师辩论……这是一条生动活泼和妙趣横生的认识之路。”
而语文老师徐斌在《到底种出了什么》一文中这样说: “他们(学生)在与我的智力博斗中确立自己的立场、观点和自己的‘我’,能有什么别的场合吗?对一个学生来说如果不与我辩论,他怎能感受到自己的智力胜利,怎能获得宣告和肯定真理的快乐呢!”
在我的教学经历中,因为我把“疑”的精神传给学生而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他们在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条路上,收获了成就感。
过程是这样的:
例如我先郑重给他们指出学习要贵有疑。但从提出“疑”到真正使他们学会这精神,我是在讲古文的时候分几节课完成。
首先,我在第一节课时讲解了《小石潭记》中“下见小潭”中的“见”字,我把它解释为“通‘现’,出现的意思”。
其实,我知道学生手头上有很多资料书是解释为“看见”,只是我没有说出来,看学生的反应,学生竟全盘接受了我的看法。
接着,我又写了一个错别字“洌”,学生看到了,在下面说老师你写错了,应“冽”,然后我就说,哦,老师写错了,没有三点水的这个字的。学生也不出声了。
第二天,我一上课就在黑板上写了大大的一个“疑”字,问学生有没有这种精神,然后问他们昨天我说的“见”字解释和资料书不一样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发出疑问?问他们我写错的字“洌”字是不是真的没有这个字,他们竟一个个回答不上来。
看他们一个个兴趣来了,我就给他们解释说“见”字两种解释都可以,又举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为例子。给他们说“洌”和“冽”都有其字,但它们的意思不一样。冽有寒冷的意思;洌有清澄、水清的意思。并举了例子。
接着,指出,其实我是故意留下疑问,看他们有没有“疑”的精神。这时全班学生都叫了起来。
以后我上课有时会故意把一些难写的生字写错,学生立刻就发现了,叫我改正,还说“老师,你不用再考我们了,我们不会再被骗的啦!”那种成就感让他们非常的开心。
后来,他们就成为挑错误的高手,非常警觉地注意着我有没有写错的字,读错音(事实上被他们找出了很多),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了。全班同学都很有兴趣地听,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建开放性课堂,应建立正确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
尽管我们在大谈语文教学呼唤人文性,但是,语文教学的改革并不是语文教学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教育体制的事情。要想真正做到课程改革,必需要建立好的课程式评价体系。
实行评价、检测是围绕着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固定知识,还是学习语文课程的人来进行?这是一个立足点的问题,也是一个目标归属问题。这个问题的认定将影响课程评价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改革能否彻底的。
时金芳在《对语文课程评价的反思与建构》中说到“在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应试,只是为了得一个好分数,以获得老师和家长的满意。
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检测,则把学生推到主动的位置,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实际需求下充满了表现的欲望,检测过程,也是他们体验创造的快乐与成功的过程。
总之,一个是立足于课程的基本要素结构,一个是立足于课程对人(学习者)所产生的综合影响。
一个是以“课”为本,一个是以“人”本。”
“围绕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评价和检测,则主要考虑的是教学内容的完整结构,各种内容的检测比例、权重,题型的变化、难易梯度等命题的技术性要求,以达到比较全面、客观地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的目的。”
“以人为中心的评价,则以人为中心的评价,则把某一学段语文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在掌握母语这个工具服务于社会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所应达到的程度作为检测的重点,以课程在促进人的成长中所应发挥的作用为目标。”
课程评价和检测相当于一个指挥棒,许多教师的课程设置都跟其有关,所以,建立正确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对于能不能为语文课堂找到适合的教学模式有促进作用。
所以,该权威还是该开放平等?老师与学生的课堂关系如何处理?相信你心中早有定论。
举报/反馈

愁去

671获赞 324粉丝
带着深刻思考行走在人生道路上的奋斗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