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心理暗示,让别人顺着你的想法行事?
学过心理学的朋友经常会被问到,你知道如何用心理学来“掌控”他人吗?其实,的确有很多手段来实现“掌控”他人,但这并非心理学的本意。作为我们普通人来讲,虽然不能完全地“掌控”他人,但是通过一些心理暗示,还是可以巧妙地改变他人的想法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人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身边所有人都能够按照自己预想的那样行事。从情感层面出发,人们不愿意主动改变他人,因为这无异于对他人展示自己的敌意。因此,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来影响他人,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事情。
心理暗示的逻辑
公序良俗
心理暗示的基础逻辑是公序良俗,也就是你不可以通过心理暗示让别人做坏事。正因为是公序良俗,所以每个人在认知上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但是当个体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提醒或者暗示的时候,并不会自发地遵守公序良俗。人性总有自私的一面,个体在不受监督的情况下,常常会违背公序良俗。此时,你通过一些心理暗示,能够让对方意识到这方面,并且理解矫正自己的行为。心理暗示之所以是暗示,意味着你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当你规规矩矩去排队的时候,别人也会自觉地排队,就是这个道理。
移情
所谓移情,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过去经验的重现。个体过去的行为模式会一直延续到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并且这种行为模式基本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当你足够了解一个人,了解他的成长经历,明白他的原生家庭,甚至于曾经的创伤经历时,你就很容易通过移情的方式,来使个体按照你的想法行事。例如,如果你发现一个人跟自己的母亲关系特别紧张,那么意味着这个人从小缺乏母爱。如果你能够在他的生活中,调补这个作为“母亲”的形象,那么对方就会特别依赖你。
心理暗示的材料
过去的经历
心理暗示的材料之一是过去的经历,包括原生经历和学校经历。个体将会以何种方式行事,大致会遵循过去的经历。如果你对某人的过去足够了解,那么你就很容易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来影响他人。个体过去的经历作为心理暗示的材料,只要有足够多的过去经历,那么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影响他人的成功率就会更高。除了个体过去的不愉快经历之外,个体过去的愉快经历也可以作为很好的素材。如果你的言行举止让对方联想到过去的美好经历,那么对方就会对你产生依赖,你的心理暗示也就成功了。
共同的记忆
共同的记忆也是很好的心理暗示的材料,尤其是相处久的好朋友。在一起久了,对彼此都有了了解,也会产生属于彼此之间的“特定符号”。所谓特定符号,指的是当一方表达这个特殊符号的时候,其他人都不明白什么意思,但是唯独对方能够立马领悟到。你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默契”,但是它的逻辑基础却是心理暗示。彼此的共同记忆越多,越容易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增进彼此的默契程度,让对方顺着自己的想法行事。这也同样说明,彼此没有心理戒备的情况下,心理暗示更容易进行。
以上两种材料都是在彼此十分熟悉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是对于陌生人而言就不可行了。对于陌生人或者初次相识的人,需要用到的心理暗示的素材是公序良俗。也就是说,尽管两个人并不怎么熟悉,但是彼此所遵循的公序良俗是一致的。作为富有社会感的人,每个人都应当遵守公序良俗。当你通过公序良俗的方式来暗示对方时,就能够让对方按照你的想法行事。当然,你的这些想法必然也要符合公序良俗的要求,因为你不可能让别人遵循你自私的想法行事。
心理暗示的技巧
取得信任
心理暗示的技巧就是要取得对方的信任,降低对方的戒备心理。如果一个人对你充满了戒备心理,那么你所有的言行都会被视为威胁。如果你不怀好意地想要掌控对方,也很容易被对方一眼识破。心理暗示的原则就是不要伤害别人,一旦你想要伤害别人,那么你就会失去对方所有的信任。心理暗示的目的是让对方按照你的想法行事,但是你的这些想法必然是光明正大的想法,而不是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自私的需求。想要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影响别人,先取得对方信任再说。
表达诉求
尽管是心理暗示,但是你也要表达清楚自己的诉求是什么。人们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高估了别人对自己了解的程度。许多人觉得自己心里在想什么,不用说也应该知道。可是事实上,如果你不说出你的想法,别人是不知道你怎么想的。包括你的父母、家人或者恋人,只要你不明确说出想要做什么,别人是不知道你想做什么的,不会有人主动地去理解你。心理暗示的方向是让对方按照你的预期行事,如果你连自己的预期都不知道,那么别人也只会一头雾水。
总而言之,的确可以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来影响他人,但是前提是你要取得对方的信任,并且不应该伤害任何人。
作者:九霄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