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曾流传过一句话:“两个女儿一等人,一个女儿二等人,一儿一女三等人,一个儿子四等人,两个儿子呢,气死人。”

虽是玩笑话,但也能从中看出,男孩、女孩确实是不一样的。女孩是爸妈的“贴心小棉袄”,男孩就是家中那个上蹿下跳的“混世魔王”。

性格不同、爱好不同、脾性不同,男孩女孩的教养方式也不相同。

都说女孩要“娇养”、“富养”、“宠着养”……那对于男孩,我们父母可能要更“狠心”一点。

就像史蒂夫·比达尔夫在《养育男孩》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养育男孩,要更狠一点”。

养育男孩,究竟应该注意哪几点呢?两点建议和您分享。

第一点,请给孩子立规则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我们家长对于孩子犯错误,总会有一种“错觉”,觉得“孩子还小,他不是有意的,等他再长大一点就会懂事了。”

可事实真会如我们所愿吗?

如果真是“孩子大了就会懂事”,那社会上的那些“坏小孩”又从何而来?

李玫瑾老师不止一次的表示:“给孩子立规矩这事,越早开始越好。”

为什么?

我们人从来不是“生而知之”,我们的品行、操守、为人处世方式……都是后天教养而形成。

三岁时,孩子不想去幼儿园,你想着“一次不去也没关系”,给孩子请了假。孩子无故打了其他小朋友,你想着“孩子还小,又不是有意的,算了算了吧。”

孩子偷偷拿走别人的玩具,被你发现了,你又想着“一个玩具,也不值钱,下次注意就好。”

孩子闯红灯,你的想法不是禁止,而是“反正现在也没车,没必要傻等啊。”

……

等到这个孩子终于长大了,他会怎样?

逃课旷课、随意打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偷钱偷东西……

可能不会,但,更多的可能是“会”。

还记得之前有个妈妈带着孩子去上海迪士尼游玩,排队买票时,和他人发生冲突的事件吗?

起因就是孩子不守规则想插队,被人说了几句,这位母亲“护子心切”,于是和人起了争执。

孩子偶尔的调皮不懂事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我们家长对孩子不守规矩行为的不纠正、不重视,甚至纵容,会让孩子认为规矩是可有可无的,是可以随意破坏。

这才是最致命的后果。

我们家长对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真得要“狠心”一点,该遵守的规则必须遵守,该纠正的错误必须纠正。

不要幻想“孩子大了就会好”,没有规则的小孩,只会长成没有规则的大人。

第二点,妈妈们走开,请父亲更多地陪伴男孩

《养育男孩》一书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抽空陪孩子,这是底线。”

所有的父亲们,请听好了,这话就是说给你们听的。

“6-14岁的男生,正是他们需要得到男性榜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爸爸应该起着榜样和偶像的作用。”

“父亲”这一角色对男孩有多么重要?心理学家格尔迪就说过:“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还记得《隐秘的角落》中的朱朝阳吗?对他来说,得到父亲朱永平的认同和关爱,永远是他最大的愿望。

之所以失手把同父异母的妹妹推下楼,也是因为被妹妹“挑衅”——“爸爸只爱我,他不爱你。”

对男孩来说,“父亲”就是前方的那座山,坚定而有力量。得到父亲的认可,那种满足感是不可比拟的。

大量的研究结果已经表明:如果父亲不是孩子的偶像,不能让孩子“仰视”崇拜,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之后,会出现大量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孩子自律性会比较差,学习、工作起来比较被动。

我们一起来看两组数据,一组来自美国,一组来自我国某军区总医院青少年成长基地。

美国一组织经过长期调查,得出结论:

美国国内有70%的少年犯出自单亲家庭;60%的强奸犯、70%的长期服役犯、72%的少年凶杀犯来自无父家庭;戒毒中心有75%的青少年来自无父家庭;社会上90%的无家可归和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自无父家庭。

咱国内的某青少年成长基地曾对收治的网络成瘾病例进行统计,发现排名第一的伤害,是父爱缺失,占87%。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行为问题、成瘾性的人格特点,其首要责任在父亲。

“子不教,父之过。”

希望每一位父亲都能成为“真正的父亲”,多跟孩子在一起。

不要总说自己工作忙、没时间,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富豪马克·扎克伯格,人家不比你更忙?也没见他们“只管生,不管养”啊?

忙碌,永远不是推脱照顾孩子的借口。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跟孩子聊聊天、玩游戏、去楼下疯跑……利用一切机会,去陪伴孩子。

提醒一点,当爸爸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妈妈们最好走开,把舞台留给爷俩。

不要担心爸爸们带孩子太“粗放”,男孩子嘛,磕磕碰碰正常;也不要担心爸爸太凶,孩子又吓不坏。

家有男孩的家长,对待孩子,有时不妨“狠心”一点,严格一点,妈妈多“退出”一点。

毕竟,不经历点风雨,又怎见彩虹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举报/反馈

璎珞养娃记

3263获赞 447粉丝
非典型双鱼,家有一男娃,和娃一起成长。
亲子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