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孩子在班里的成绩,父母肯定是觉得越高越好了,如果可以的话都希望孩子得班里第一,而且父母普遍觉得像这种成绩第1名的孩子学习这么好,以后肯定会很有出息
“第十名效应”定理:班里最有前途的孩子,往往不是第一第二名!
其实通常在班第一名第二名的往往不是在未来最有出息的,这是为什么呢?不知道有没有听说过第10名效应,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的时候,有一个叫周武的老师收到邀请参加同学聚会
看着曾经的学生闯出了自己的天地,他身为老师也是比较骄傲的,只是他发现当时在班里排第一第二的孩子,混的却不如那些成绩中上游的孩子好甚至相差了很多,这让老师觉得特别好奇
他想弄清楚原因,于是他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对毕业班的小学生进行调查,总人数达到了150多名,除了要记录他们的小学成绩,还要记录初中,高中还有大学的成绩。
最终他发现在上小学时那些成绩前5名的孩子到了初中高中都会逐渐后退,而且后退的人数占了40%以上了,而那些在小学时位于第7名到第15名之间的学生,到了初高中会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而且上升的人达到了81.2%,他们会在初中高中取得明显的进步之后,这个老师的发现就被人称作是第十名效应,那些在上小学时成绩处于中上游,但是又不拔尖的孩子,一般会发展的比那些拔尖的孩子更好
因为在第10名左右的那些孩子,普遍具有更丰富的创造力还有社交能力,这些东西要比成绩重要的多,这种情况一般在小学阶段比较明显,因为小学成绩只有语数英这三个学科比较重要,其次有一些自然科学等等。
那些追求前几名的学生,通常都将精力放在课内的书本上,很少去看课外书,知识面比较狭窄,等上了初中或者高中,他们会很难适应那么多的学科,很容易出现成绩下滑
而在10名左右的孩子们,不追求很好的成绩,但是会额外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喜欢看课外书,这不光能让他们的知识面变得更广,还能够拥有更丰富的想象力,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而且那些拔尖的学生往往会一直沉迷作业课内的书本,放弃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喜欢课下的活动,还有体育活动等,在不知不觉中就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
美国的斯滕伯格就提出,孩子在学习成绩上的智力只能算是惰性智力,如果想在未来取得比较好的,发展需要具备成功智力,这就包括分析能力,创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还有想象力
所以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业上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并不代表他们在未来也能够出人头地,作为心理学家,他说孩子的惰性智力和成功智力必须要保持平衡,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好的发展。
怎样平衡成功智力和惰性智力呢?
1、重视成绩的同时培养孩子的爱好
兴趣爱好对孩子来讲是特别重要的,不光可以让孩子从学习中放松自己,还能够在孩子踏入社会之后,为孩子提供生存的技能,比如热爱画画,如果一直让孩子坚持下去的话,他们也可以通过这一爱好谋生
2、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
如果孩子不曾经历过风吹雨打,那面对挫折的时候,他们就会不知道怎么处理,甚至会变得意志消沉,逐渐自暴自弃,所以一定要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让孩子吃苦耐劳,有着强大的内心
3、提高情商
情商智商一样,都是占据重要地位的,情商高的孩子往往在人际交往上有着突出的优势,父母要重视对孩子情商的培养,引导孩子独立处理事情,换位思考等等。
总结:
那些长期成绩优异的孩子,习惯了顺风顺水,但是进入社会之后并不会一直顺遂,总会遇到挫折挑战,如果心态不好很容易一蹶不振,而那些成绩中等的孩子往往没有太大的优越感
他们也没有那么多心理压力,所以抗挫能力要比那些孩子强很多,对于小学成绩优异的孩子,家长要注重它其他方面的培养,如果成绩不太好,父母也不用担心,他们或许在未来发展得更好。
举报/反馈

淮山育儿记

9.1万获赞 1万粉丝
让内容传播有价值,让你的分享有意义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