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上学时丢三落四怎么办?
关键点:教会孩子为自己负责
孩子经常丢三落四,常常忘记带全东西,什么作业本、铅笔盒常忘带。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如果孩子忘带了,那么,他到学校就应该受老师的惩罚。孩子用一节课罚站的代价换一个好的习惯非常值得。如果当孩子忘了带东西时,给家长打电话,一打电话你就送去,那么,孩子永远不会有一个好习惯。
另一方面,孩子的书包一定要让他自己收拾,家长不要问过。他每次写完作业,第一件事就是把书包收拾好,然后再做其他的事情。如果,他没收拾,那么家长也不要替他收拾。到第二天,该上学的时候,让他在后面着急,这样一次、两次就把他的好习惯培养起来了。
总之,要让孩子明白,他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错了就要受惩罚。只有根据实际需要办事才可以避免受到惩罚。
2、孩子骄傲怎么办?
关键点:不要轻易地夸奖孩子
骄傲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对经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就感到骄傲;有的则是对自己优越的家庭环境,或者是超凡的相貌感到骄傲。前者可以要,而后者是绝对要不得的。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是说的一对中国夫妇去拜访一对外国朋友。到了朋友家,中国的夫妇看到了朋友的孩子,于是禁不住便说:“这孩子真漂亮,你们真有福气。”
而外国朋友满脸的不高兴,并不客气对这对中国学者大声说:“不要赞赏孩子的美貌,这不是他经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你应该向孩子道歉。”这对中国学者非常尴尬。
然而,仔细一想,便可见这对外国夫妇教育子女的英明之处。要让孩子明白只有付出劳动,经过不断努力获得的才是自豪或骄傲的资本。因此,要让孩子明白,我能行的前提是我努力。
因此,要培养孩子自信、谦虚的品格必须让孩子认识到,骄傲或自豪的前提是:自己努力取得的,而其他的不是经过自己努力得到的东西根本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
3、如何帮孩子合理安排暑假,兼顾学习和玩?
关键点:制订暑假清单、充分征求孩子的意见、放大孩子的生活半径、分担家务
在制定假期计划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一定要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比如美国父母为了让孩子在暑假能够做到学习、娱乐两不误,都会帮孩子列一个假期清单,将孩子的假期愿望记录下来。
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拟定寒假清单时,父母一般都会要求孩子遵循SMART原则:
S-specific(明确性):目标越具体越好。比如每天利用出门前的时间,朗读一首必备古诗词。
M-measurable(衡量性):完成度要可衡量。比如,列一个每天完成5页暑假作业的计划,5页就可以衡量。
A-attainable(可实现性):目标通过努力可以实现。什么意思呢?按计划每天5页暑假作业,那么20天内就可以完成全部暑假作业,而不是要求孩子3天完成。
R-relevant(实际性):选择对个人成长很重要的目标去实现。怎么做呢?比如孩子想买一套很喜欢的玩具或书籍,这个目标就是实际的,有可操作性的目标。
T-timely(实现性):实现目标一定要有期限。怎么理解呢?打个比方,这个清单只在暑假期间有用,不是无限制的。
假期计划是为孩子制定的计划,孩子是执行的主体,所以需要充分征求孩子的意见,才能保证完成的积极性和质量。在制定计划时,爸爸妈妈要与孩子共同讨论商量,而不是家长完全包办所有的内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假,不妨让孩子“走出去”。爸爸妈妈可以带孩子去逛逛名胜古迹,也可以带孩子回到家乡。让孩子体会乡村生活、在田园间奔跑,孩子也会拥有一种简单、纯粹的快乐,他们的心灵也会得到净化。带孩子“走出去”,除了能帮助孩子增加知识、陶冶情操外,还可以改善和培养亲子之情。
最后,孩子们还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每天早上起床后,自己把房间收拾整齐、中午的时候,帮助爸爸妈妈摘菜洗碗,每天晚上收拾好自己的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等。这样不但能让孩子学会更多的生活技能,还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作为家庭成员的重要性以及家庭的责任。
4、如何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
关键点:转变孩子对学习的错误认识、帮助孩子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孩子不良的学习态度,可能和学习上的某些功利言论有关,比如,读书无用论、走后门等等。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有的孩子错误地认为,学习好坏都一个样,文化不高照样也能挣大钱,关系决定一切。
这些错误的认识,很容易导致孩子学习态度消极,个别孩子甚至发展到厌学、弃学的地步。关于这一点,家长一方面要教育孩子抵制社会上只图眼前实惠的不良风气,引导孩子放眼未来。另一方面,家长还要向孩子提供有说服力的案例,来改变孩子的错误认识。比如,举一些凭个人本事取得成功的真实案例。这些案例的主人公,最好是孩子比较熟悉的人。再或者可以上网搜集一些“知识改变命运”的名人故事,讲给孩子听,引导孩子积极正面地考虑问题。
有些孩子之所以学习态度不好,是因为他们很少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表现在:当他们在学习受挫的时候,得不到及时的鼓励和帮助,反而受到太多的批评和指责,有的甚至还会遭到父母的打骂、体罚。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产生学习就等于痛苦的消极情绪。
所以,想要转变孩子的学习态度,那么当孩子考试成绩不佳的时候,家长就要帮助孩子找到失败的原因,帮助孩子改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学习成功的次数越多,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也就越多。这就有助于孩子逐渐地消除因为失败和挫折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从而转变孩子的学习态度。
5、如何让孩子更自信,会表达?
关键点:给孩子创造表达与展现自己的机会、多些时间陪伴孩子,增强孩子的安全感、鼓励孩子多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对于内向的孩子,需要父母不断地引导他们去表达自己,找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说话,鼓励他们多参加班级集体活动。比如参加班干部竞选、参加演讲训练班,等等。
有的孩子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在课堂上不敢大声发表自己的想法;怕被小朋友拒绝,所以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这时候,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比如,平时爸爸妈妈可以多花点时间,陪孩子一起玩游戏、读书。
平时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周末也可以带孩子去串门,让孩子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为了避免孩子不知道怎么和同伴交流,爸爸妈妈还可以事先在家里陪孩子进行角色扮演训练,教会孩子与同伴交往的一些小技巧。
6、想和孩子聊天却不知道说什么,怎么办?
关键点:反思原因、多用温柔的眼神来交流、擅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多换位思考
先反思一下自己,这些场景有没有在你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呢?
孩子:“妈,你看我考了90分!”
妈妈:“90分离100还差远了,你可别骄傲自满了,半罐水才响叮当!”
孩子:“妈,你看我的新本子好看吗?”
妈妈:“你怎么又买新本子,上一个本子不是还没写完吗?还有,你哪来的钱?你钱多得没地方花是不是?”
孩子信任父母,渴望父母的理解,但每次一开口,却是被评价、被指责、被打击。这些批评、嘲讽、否定、拒绝、威胁、比较......慢慢都成为孩子心里的刺。孩子不再相信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帮助,不再觉得父母是关注和尊重自己的。慢慢地,父母与孩子之间自然就变得没法沟通了。
其实,和孩子好好沟通并不是难事,你需要做到这三点:
第一,多用温柔的眼神来交流。
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爸爸妈妈的眼神至关重要。爸爸妈妈一个严厉的眼神,可能在孩子的理解中就变成了:
“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我该怎么办?”但其实父母的本意可能只是希望孩子注意一下。长此以往,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增添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所以,在日常的沟通中,父母要尽量用温柔、亲切的眼神去传递信息,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亲子沟通氛围。
第二,擅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在日常的沟通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我们都希望优点被肯定,缺点被淡化,对于孩子也是一样的。孩子也希望自己的优点能被爸爸妈妈看见,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赞扬和鼓励。很多父母总觉得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像个蠢材;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父母抱有这样的心理,就没法发现自己孩子身上闪光的地方。
第三,多换位思考。
有时候,孩子无理取闹,要的其实是父母的关注,希望父母明白他的感受,然后接纳他的想法。很多父母常犯的错,就是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却没有去考虑孩子的真实感受。所以父母应该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看待事情,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孩子相处。
7、孩子对我爱答不理,嫌我唠叨,怎么办?
关键点:别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帮孩子转移注意力、寻找愉快的生活体验
您别自己在外面受了气,回家就打骂孩子;孩子没考好,您拿到成绩单,您自己先冷静三分钟。家长首先得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别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如果您碰着事儿了,冷静下来,好好说。孩子对亲近的人的情绪变化是很敏感的,他感受到您在克制自己的愤怒。孩子自然就有样学样,在自己被“生气” 等等负面情绪占领头脑的时候,也会学着先冷静下来,凡事好好说。
您是不是在生气的时候,对孩子说过一些不该说的话,比如“我怎么就生了你这样的”、“你怎么这么笨,笨得跟猪一样”,事后您又后悔得不得了。人在特别愤怒的时候,说的话肯定没经过脑子,就很容易伤害到孩子的感情。要是孩子也消极回应,比如对您大吼“我就是笨、就是蠢”,父母也不对孩子没辙了,还有些孩子会沉默不说话,家庭气氛就更加紧张了。
当您和孩子被负面情绪控制的时候,您可以带着孩子先做点别的事儿,比如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吃点东西,转移一下注意力。过了那么一会儿,孩子冷静下来了,再引导孩子回头想想:刚刚的情绪是怎么回事,是因为什么引起的,以后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再有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处理。
您也可以带孩子出去走走,散散心,让孩子的体验更加愉快。还有一招,引导孩子多回想一下跟家人、朋友一起玩的快乐时光。比如,孩子伤心时,你对他说:“之前舅舅带你去游乐场,好玩吗?给我讲讲你当时都玩了什么?”总之,要引导孩子往正能量的地方去想,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最后补充一点,想要孩子控制好自己的负面情绪,千万不要溺爱孩子。都说,溺爱出来的孩子脾气大,这话一点不假。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调节和管理情绪,这样孩子的情绪表达就会往好的地方发展,情绪控制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8、发现孩子早恋了,该怎么办?
关键点:
1、父母切忌动怒,更切忌打骂孩子;
2、深入交谈,了解情况;
3、给子女分享正确的恋爱观念
4、给子女说明做越界事情的后果。
得知子女早恋的消息,父母切忌动怒,更不要随意打骂孩子,这很容易造成双方的情绪激动,发展严重,更可能给家庭关系造成极大影响。
像陈奕迅家庭一样,就是做的相当理智了。他们父母都见过女儿的小男友,并对女儿进行适当夸奖,及时了解情况,并清楚他们处于哪个恋爱时期。
了解的同时,不忘给孩子分享正确的恋爱观念。 两个人的恋爱,不是为情欲,不是为了满足青春期的好奇心。 而是为了两个人能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把恋爱的力量化为学习的动力,去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
越界以后,成年人都知道后果,但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不懂。作为家长,如果孩子真的不得已恋爱了,而你实在又不能管了,一定要把某些越界的事情在这个年纪一定不能干!并告诉他们其后果的严重性。
9、孩子迷恋手机怎么办?
关键点:根据原因针对性解决
原因一:孩子没有获得足够的陪伴。
这种陪伴并不是时间上的问题,而是家长如何满足孩子心灵需求。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因为缺少儿伴,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一个人玩,如果家长忽视了陪伴孩子玩乐、分享快乐与烦恼,那么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灵上产生孤独感。从他们口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好无聊!”“ 没人陪我玩!” 于是他们需要通过借助其他事物来获得心灵补偿。零食、电视、网络便成了他们最好的陪伴者。
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爸爸妈妈应该毫不吝啬地关爱自己的孩子,利用业余时间多和孩子交心,了解孩子的所见所闻,了解他的所需所求。多倾听孩子心声、多疏导孩子情绪。亲子沟通不求时长但求方式方法和效果。
原因二:家长为了省心,让孩子玩手机。
有的家长在忙手上的活儿,没空搭理孩子,就把手机塞给孩子,让他自己玩,家长自己就可以安心做自己要做的事。这样的做法不但助长了孩子玩手机成瘾,还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因为要忙所以才给我手机玩,那下次他们再忙我就有理由要手机玩了。这样的做法不是爱,而是害,要不得。
家长如果要做事,没有时间陪孩子,在孩子央求陪伴的时候,就应该和他说明情况,并告诉他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亦或者来做小帮手。从而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体贴他人。这也是一种相互陪伴的需求。
原因三:孩子提出要手机时,家长没有正确回应。
给还是不给,决定权完全在于家长,如果考虑周全就应该坚决行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让孩子使用手机,什么样的情况下坚决不能给,这一点必须慎重。假如为了激励孩子按时做完作业或者完成大人交给的任务而给孩子玩手机,也应该事先商议决定,避免孩子为了达到玩手机的任务而行动。最好别用玩手机游戏来奖励孩子写好作业。
原因四:孩子缺乏自控能力。
对于玩自己感兴趣的事,每个成年人都很难自控,何况一个孩子,当他们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家长喊停止,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很多时候你越催促他就越着急,一着急就玩不好,或者越着急就越想多玩一秒钟。
所以停止你的催促,用亲子约定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控制时间,增强时间观念。比如家长可以这样问:你决定玩多长时间,10分钟还是15分钟?一般孩子都会选择15分钟,那么你可以补充一句:“如果你能在计划的时间内结束游戏,我决定多加你一分钟,你觉得如何?”最后不忘加一句“妈妈相信你能做到”。当孩子能够在约定的时间内离开手机,那么家长就一定要兑现承诺,如果他没有做到,也不必凶神恶煞,直接说:“时间到,手机放回去。”如果孩子央求说再玩一会儿,你也应该坚决,并明确能够守约才可以获得加一分钟。在这里,建议家长教会孩子看时间,比如在手机上看,在闹钟上看,学习用时间约束法来调整自己的行动。
原因五:缺乏有秩序的作息安排。
孩子在放学后到上床睡觉这段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加上家庭成员各做各的事,很容易产生某个时间段无事可做,此时孩子便会容易想到看电视、吃零食或者玩游戏。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家庭成员来个作息表。每个环节动静交替,紧凑进行,学习玩乐休息都不误。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作息表不只是针对孩子本人的,而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严格按照要求去做的,在相互提醒、督促、评价之后,增强每个人的时间观念,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这样一来孩子也不会总想着玩手机。
原因六:父母在家频繁使用手机。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你做什么他就学什么,这就是身传言教。如果你经常在家里打电话、发短信、玩微信,或者打游戏、看电影,那么多半孩子也会对手机产生兴趣并希望从手机中获得满足。
因此,家长一定记得不要在孩子面前拼命地玩弄手机。如果可能的话请放下手机,多看看书,和爱人谈谈心,和孩子下下棋聊聊天,或是一家人出门散散步,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促进家庭幸福。
10、孩子有拖延症,怎么办?
关键点:判别三种类型拖拉+拯救拖拉孩子的4个实战小技巧
判别三种类型拖拉:
(1)生理原因
不少家长想当然地以为,拖延症只是隶属“坏习惯”范畴,但诸多研究表明它也有可能是生理原因造成的。专家说,在大脑功能分区中,与计划、控制、注意力和执行有关的脑区,是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区。当这部分区域功能受损或不活跃的时候,大脑排除杂扰事物的能力就会降低,注意力也会严重受到影响,做事效率会显著降低。如果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注意力以及反应能力比同龄人逊色,一个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仿佛“慢半拍”。
如果孩子在运动协调能力、注意力和反应能力方面,明显比同龄人逊色,那么父母应该让孩子多参加诸如跳绳、打球、下围棋或者游泳等运动,刺激孩子神经末梢和协调功能的发育。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不应该给孩子下达过多的学习任务,而是应该鼓励孩子多运动,同时可在睡前对孩子进行全身按摩。
(2)心理原因
总是拖拉的孩子,通常不快乐。专家分析指出,凡事拖延的孩子,往往有一个性格急躁、期望值高和控制欲强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些父母总是不断地在“督促”和“强制”孩子完成既定目标,很少给孩子选择的机会。面对强势的父母,孩子很无助,只能将拖沓作为无意识隐性对抗语言,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我斗不过你,但是可以拖”,并由此强化了自己的拖拉行为。
想让孩子不把“拖沓”当武器,在专家看来最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责任心。孩子的自我意识,在于尊重孩子和给孩子选择权。孩子的责任感,表现在他能主动、有效地完成与他有关的事情。这种责任感的培养,不应该到了小学阶段写作业的时候才开始强调,而是应该从孩子更小的时候开始。责任感的培养,并不是不断地给孩子下达指令或者提要求,首先是要在跟他们有关系的事情上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并让他们学会自己选择。对待孩子的事情,父母正确的行为态度应该是“你的事情要你自己完成,你有很多选择,但每一种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你必须自己承担”。如果在孩子写作业的问题上,你一直喋喋不休,孩子往往会把“拖延做事”作为手中的武器来与你进行软对抗。反过来,如果你从一年级的时候开始,便把写作业的事情交给孩子,孩子慢慢地便学会自己去掌控时间。
(3)行为原因
有的时候,孩子拖拉只是单纯行为层面的。但是,在拖沓的行为背后,其客观的原因往往缺乏时间观念,缺少计划性和做事没有条理,又或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注意力没法集中。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他就意识不到用两小时的时间做完原本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作业,是一种不当行为或者会带来某种损失。当孩子没有计划性或者做事没条理,不能很好把握事情的重点和节奏,那么势必效率会大大降低。此外,如果孩子写作业时,环境嘈杂,总是面对这样那样的诱惑,自然难以专注于完成作业这个既定目标。
面对孩子的拖拉行为,父母一定要明确一定的界限,让孩子意识到,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一旦孩子出现越界行为,必须要给予合理的惩戒,以提高孩子的行为自律性。以培养“准时”为例,可以给孩子一个现实的时间限制,把守时的任务交给他们自己:“离上学还有10分钟”、“准备好书包,5分钟后出门”等等。这种简短陈述的目的是要告诉孩子,我们希望,也认为他们会准时。始终用这种正面的预期方式,才可望当孩子觉得仓促时,他们会自己抓紧时间。如果孩子写作业磨蹭,那么不断地嚷嚷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自己不急,让孩子急。如果孩子没有完成作业,老师肯定会问他原因。当孩子得到教育后,就会认识到磨蹭带来的害处,第二天就会加快速度。
拯救拖拉孩子的4个实战小技巧:
1、任务重组
专家指出,有了拖延症的孩子,很难短时间内通过自我束缚来改变拖拉的行为,作为父母可以通过心理学层面的“任务重组”策略来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比如说,尽量缩小设定任务与完成任务之间的时间距离。以写作业为例,过去如果你规定孩子2小时完成作业,他总是完不成。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可以让他半小时做4道题或者5道题,目标明确的短期项目,往往比长期的开放型任务更容易被及时完成。
2、增加计时性活动
有的时候,孩子拖拉原本只是因为学习压力大或者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但如果这种拖拉变成习惯,便会蔓延到所有的事情之上。因此,想要让孩子拖拉的事情变得有效率,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比如说,让孩子在半小时内做一个绿豆冰棍。在孩子做冰棍之前,先规划一下流程,并预估一下每一个流程需要多少时间,以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速度性游戏,让孩子意识到:原来我竟然可以这么快!
3、改变评价角度
不要总是埋怨孩子,你老是这么“拖拉”。在提醒孩子时,少说“你很慢”,而是有意识地强调“你可以快起来”。为了加强孩子对“快”的认知,闲暇时可以多和孩子玩计时性竞赛游戏,比如说比赛看谁穿衣快、比赛谁出门快等,同时不妨多让孩子赢。“你比我更快”的结果,作为一种非常有激励意义的评价,对于孩子改变拖延症而言往往比上百句“孩子,你太慢了”要管用。
4、给时间设定明确界限
当孩子有了既定任务,父母只需要给他一个到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的节点表,然后提前5分钟提醒他进入“执行”状态,并且在时间节点到来前提醒他一次,让他自由支配自己的“工作”节奏。其实,无论孩子还是大人,没有谁会喜欢自己的行为突然被强行制止。所以,你可以考虑利用一个闹钟或是计时器什么的来帮助你。如果孩子年龄较小,尽量避免说“待会儿”、“很快”这些字眼,而应该明确为“10分钟”后或者“5分钟”后等,一方面让孩子对时间有一个清晰认知,另一方面也等于给了孩子一个心理准备期。
11、孩子“不听话”、“爱顶嘴”,怎么办?
关键点:平静对待、描述感受
当孩子顶嘴时,家长不要马上给予反驳,直呼其名,或者用讽刺的话来对他。你越是平静,越是和平时一样,效果会越好。如果他一直和你顶嘴,那就不再理他。离开房间并告诉他:“在你学会好好和我说话之前,我不会理你。”
指出孩子说的那些让你感到不愉快的话。“你大声朝我喊,这对我来说不公平,这样会使我很不开心。在这里我们已经玩了两个小时了,我觉得很不错了。我们现在必须回去。”
提出积极的建议。急脾气的孩子发脾气是很常见的事情。如果是他不愿意离开运动场,那处理的方法就相对简单了。“我知道你现在不想回家。何必这么不开心呢?你可以和我商量下次再带你来这里。有时候,我们必须走;但有时,当我看到这对你来说很重要时,我会留下来多陪你一会儿的。”在遇到别的情况时,我们需要学会采取更多的方法。当孩子玩得正酣时和你顶嘴,或者放学回家后为了一些与你无关的事情郁闷时,你就该试着和他说:“你平时不是这样和我说话的啊!学校里什么事情让你不开心了?也许我能帮你。”
举报/反馈

行者苏悟空

12获赞 9粉丝
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