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孩童教育
怎样引导孩子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有人对见过的事物印象深刻,终生难忘;有人则对事物“视而不见”,脑中不留痕迹。
这种差别在于人的观察力高低不同。观察是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力就是认识世界的能力。通过观察,能扩大幼儿眼界,启发求知欲望。
因此,观察是开发幼儿智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周围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都是幼儿观察认识的好材料。
引导幼儿观察时,启发性提问很重要,最好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观察、认识事物。比如带孩子到街上看各种车辆,先提一些问题,这样孩子就会细心地观察各种车辆的特征。
在观察中,要尽量使孩子能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具体形象地认识事物。就是说除了眼睛看,还要用手摸、耳听、鼻闻等。如认识日常生活用品,先指给孩子看,再叫他摸一摸各种物品的形状、质感。
敲一敲,听听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这样孩子对各种用具就能有比较精细的认识。观察时还应引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比如观察自行车,首先教孩子认自行车的各种零部件,从结构上认识。
其次,给孩子讲自行车的用途,骑车让孩子看,从功能上认识。通过逐步观察,孩子对自行车就会有比较完整的认识。父母引导孩子观察时,还要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培养幼儿敏锐观察事物的能力。
在观察中要教孩子注意抓事物的主要特征,多让他讲讲事物的现象,对孩子细心的观察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学前期发展儿童口语的重要性是什么,口语就是说话。一岁后小孩逐渐学会说话。
有些家长不大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说话的能力,他们认为孩子到一定年龄自然就会说话,用不着下功夫去培养。
其实,人类说话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教育和与人们的来往交谈中发展起来的。因此,从小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口语十分重要。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思维的武器。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同时发生,紧密相联,语言发展直接影响思维发展。幼儿期大脑的发育快,求知欲望强,学说话的积极性高,学起来也容易。
实验证明:学前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住期。儿童在学说话的过程中,既促进了大脑和思维的发展,也使听觉和发音器官得到了锻炼。
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靠模仿,教孩子讲故事,朗诵诗歌,说绕口令,看图说话,都是发展口语的好方法。
最后另外,日常生活谈话,听广播,看电影电视,也是促进儿童口语发展的有益活动。口语发展好的孩子发音准确,口齿清楚,用词恰当,语句连贯完整,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为入小学后组词造句,写话作文,以及学习各科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口齿伶俐的孩子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反应快,脑子灵活,学习效果较好。所以,父母应把早日教孩子说话列入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