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宴上,一位骑士被领主训斥了一顿,骑士心里很不爽,怒气冲冲地回到自己的庄园,对没有及时迎接自己的管家大发雷霆。
管家心里很窝火,回到家后找了个鸡毛蒜皮的理由,又把妻子骂了一顿。
妻子很委屈,正好看到儿子在床上蹦跶,上去就给孩子一耳光。
孩子莫名其妙的被打,心情很糟糕,于是一脚把正在身边打滚的猫咪踢了个跟斗。
唉~可怜了这只猫咪,又该找谁去发泄呢?
心理学上的“踢猫效应”,便是来自这则寓言故事。
《墨菲定律》一书中说,“踢猫效应”是一个典型的情绪传染链:
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强者传向弱者,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最终,无处发泄的最小弱者便成了无辜的牺牲品。
一旦无法正常宣泄和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有的人会习惯性地找个出气筒,把坏情绪转移到其他人或物身上,尤其是那些比自己弱的事物上。
有时他们也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可就是很难控制。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踢猫效应”也很常见。当然,并没有上面故事中的那么夸张,但是“情绪污染”的现象却十分普遍。
比如,丈夫在工作上受挫,带着满肚子的闷气绷着脸回家,看什么都不顺眼,于是就以家里不整洁为借口,把气撒在妻子身上;
夫妻间出现争吵,可能接连几日家里都不会安宁,甚至会殃及到孩子身上。
同样,某人在家里受了气,还可能会把坏情绪带到工作中……
有心理学家说,坏情绪会像病毒一样,从这个人身上传播到那个人身上,一传十,十传百,其传播速度有时比有形的病毒和细菌的传染速度还要快。
因此,我们既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也要学会疏解他人的情绪,截断“踢猫效应”或者说“情绪污染”的传播链条。
张文成老师在《墨菲定律》中说: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踢猫效应”上链条上的一环,情绪确实会通过你的姿态、表情、语言传达给对方一些信息,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对方。
在之前的热播综艺《爸爸去哪儿5》中,严父陈小春一旦有点生气的“火苗”,小小春会特别冷静地给爸爸“降温”。
“What's wrong with you,daddy?”(爸爸,你怎么了?)
“你能不生气吗?”
面对这么乖巧懂事的萌娃,陈小春的怒火瞬间熄灭,露出笑容,并给儿子道歉:“好,对不起。”
你看,小小春的话让爸爸警醒——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从这个方面来说,小小春让爸爸的情绪得以疏解,截断了“踢猫效应”的传播链条。
看到这里,我被小小春的举动暖哭,多么可爱、暖心的孩子呀!
因此,当负面情绪来临时,我们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合理宣泄、疏解情绪,不让它传染给他人。
如此,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充满阳光。
举报/反馈

书伴心安

1.2万获赞 1842粉丝
专注分享好书和成长干货~
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