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弗洛伊德曾说,梦是个体潜意识的表达,即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被个体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无法意识到的思想,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会以潜意识的形式压缩在大脑之中。
正如有时候,很多人无法明白自己当前的行为是为何,这些可能都是源自你潜意识的命令。
梦正是搭建个体意识与潜意识的桥梁,在梦中,个体那些无法实现的欲望能够得到充分的释放与满足,这也是为何很多人特别喜欢做梦,在梦中他们能感受到那种真实的感觉。
梦中所出现的物品都不是凭空构造的,大多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投射。那些无法在现实中做的行为,可以换成另一种方式出现在梦中。
我们总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有科学依据的,当个体对现实中的人或事物的念想达到了超强的境界,便会被意识复制到潜意识中,再由梦的形式转达出来。
如果你经常梦见一个人,可能大部分人认为是自己太过想念对方,所以在梦中都能看到他,但其实,在心理学上,如果你梦见一个人时,对方可能也正在想你。
五个睡眠阶段
从生理心理学上而言,个体的睡眠共有五个阶段,在这五个阶段中,脑电波会有不同的行为,相应伴随着的睡眠程度也不相同。
在前两个阶段,我们的睡眠都处于很浅的入睡前期,头脑还会保持适度的清醒与警惕,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也能感知到。
很多人存在睡眠障碍,就是因为他们的神经太过紧绷,让自己一直处于睡眠的前两个阶段,一直无法正常步入睡眠轨道。
而后的第三、第四阶段,血压与心率开始降低,呼吸变得比前两个阶段更加迟缓,此时我们步入了睡眠的深度期。
在这个阶段,个体是无法感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的,因为他们的意识已经完全进入休眠,此时能做的便是好好睡觉。
在这个睡眠阶段的个体才算真正得到了休息,脑电波也趋于平缓,不会产生大幅度的变动,这才能被称作是得到了高质量的睡眠。
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便是个体专属做梦期——快速眼动阶段,个体会在这个阶段达到睡眠的最深期,潜意识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也就形成我们所见到的梦境。
不同学派对梦境的见解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梦出现是为了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即我们在梦中所见到的自己是带有缺陷的,而在现实中面对自我时难免会带有主观色彩,所以无法正确认识自我。
但通过梦境,我们可以如照镜子般看到全面,及时从梦中的反馈来调整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从人际关系的角度认为,个体生活在一个个紧密联系的社会关系网中,所以做梦的素材也来自于我们的社交圈,梦的功能便是帮助我们探讨个体的人际圈。
关于梦到一个人的情境,更是有着千奇百怪的说法,有人说,梦见一个人是对方也正在想着你的表现;有人认为,梦见一个人是对方在遗忘自己;也有人说,如果老是梦见同一个人,是因为你们之间的缘分未尽。
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着神奇的磁场,如果对方正在想你,的确能带动双方的脑电波互动,进而带动磁场。
从这一层面来说,当梦见一个人时,大脑神经确实可以因为他人的想念而引发磁场相吸。但不管怎么说,当你梦见一个人时,不管是爱还是恨,这个人对你而言都是很重要的。
所以,梦的作用或许是提醒我们珍惜眼前人,生命都是短暂的,明天跟意外你无法预料谁会先来临,唯一能做的,便是处理好身边的每一段人际关系,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情谊。
梦是用来审视个体在现实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是否得当,有没有处理好相应的人际关系。
目前人类能掌握关于梦境的知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对于梦的具体含义,还有待后人们进一步挖掘。
-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参考资料:《梦境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