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看透人心”背后的秘密
学了心理学后,很多人会问我:“你可以看穿我在想什么吗?”我都答:“你说这一句话我看不出,不过再跟你聊一会我就能知道了。
在一个有着心理学视角的人看来,我们外在所有的表现,都和内心息息相关。往大了说,言谈举止、穿着打扮、饮食习惯可以直观展现你的性格和喜好,俗话说,“衣如其人”“食如其人”;往小了说,微信头像、昵称、个性签名、背景图、朋圈内容都能反映出内心世界,包括:你大致是个什么样的人,最近这段时间情绪状况如何。甚至,你交的朋友、你的婚恋状况以及你和孩子互动的方式,都在散发这样一种信息:“这个人有……的特点,根据(外在表现或者某事)可以推测可能是由于(过往经历、生活事件、发展特点……)造成的,那么这个事件可能给(当事人以及ta的亲密关系)带来……的影响。”
这就是一个心理咨询师看人的视角:从外在直达内在,从细节处看到背后丰饶的内心世界。
我们的内心世界其实非常丰富,但是被我们意识到的只有很小一部分。绝大多数被我们觉察不到的部分就是“潜意识”。如果把我们的内心世界比作一座冰山,意识化的层面只有冰山一角。
“潜意识”之说出自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流派,所谓的心理学“看透人心”,无非也是凭借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背景,看到人们自己没有看到的潜意识罢了。
如果你也想要看透人心,拥有一双心理咨询师的慧眼,那不妨阅读我国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张沛超在2月刚出的一本新书——《我的内在无穷大:自我探索的40堂必修课》。作者是80后,但是已是国内精神分析心理治疗领域的青年中坚力量。在这本书里,张沛超根据我们日常生活里常见的现象,结合精神分析理论,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看的过程中,相信你读来也会有有茅塞顿开之感。
二 你重复经历的事情,是由潜意识在指引
“一个人总是会出现某种行为——总是破坏亲密关系、总是玩手机、总是对亲近的人发火,或总是在家里囤很多东西时,我们该怎么办?“
事实上, “一个人总是重复地做什么,一定有他的道理,他重复做的这件事对他肯定是有好处的”。
举个例子,为什么有的人总是犯“烂桃花“?刚和”海王“分手,下一个又被渣男劈腿。哪怕当事人非常讨厌这类人了,但是换一个人交往后,ta不久还是会发现,那种熟悉的气氛和味道卷土重来。时间一长,会发现很多地方竟然和旧人相同。
这种冥冥之中无意识的重复行为有个最明显的好处——“熟悉的维持“。我们可以理解为对”舒适区“、”内稳态“或者“连续性”的追求。
从小到大,我们内心储藏了一些重要的人的模板, 我们每天都在用这些模板观测或接触其他人。因为这样的投射机制,我们才会觉得每天一觉醒来,这个世界是连续的熟悉的。一个人离开一个他觉得差劲的人后,极有可能再找到类似的人,这是因为人对内稳态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对自身的发展需求。“舒适区“这个词在这几年被频繁提及,很多文章提出要”走出舒适区“的说法。在心理学看来,我们的内心是倾向于维持”舒适区“的,也就是说,保持”稳态“。
如果对方变得有点儿不像我们认为的他,我们甚至会继续投射,使他在我们的眼里变回原样。
这,便是我们未曾意识到的潜意识——对我们的影响。
三 你越讨厌某个人,你和ta就越像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从和我们相似的人身上可以获得一种认同感:我不喜欢吃辣,你也不喜欢,正好;我为人坦荡,讨厌撒谎,你也最恨人虚伪,那我们正聊得来。
但是,潜意识提醒我们:你不喜欢的,他的那些方面你身上大概率都有,只不过你可能觉察不到。
不要忽略我们不想认同的人的力量。作者道出了金句:
“完全相反的特质仍然是一种深刻的认同。”
仔细琢磨,在人类“七宗罪“中,在那些人性的黑暗面中,你为什么极其讨某一种或者几种特质而不是其他?为什么有人痛恨懒惰,对虚伪却感觉无所谓?而有人只讨厌虚伪,丝毫不觉得懒惰是什么问题?
同样的缺点,有人能接受,有人则痛恨。所以区别不在于那些点,而在于人们内心的差异。不管你对什么有着强烈的爱还是恨,它们都可以反映你的特质。
为什么会不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投射了我们人格中的黑暗面,或者投射了我们的阴影。
你可能否认:“不不不!我完全不是这样的人!”但是,这种完全相反,可能与你的意识层面完全相反,而你的无意是照单全收,也可能你对待别人是完全相反,对自己时则与对方一模一样。
比如,你的父母为人吝啬,你想和他们完全相反,所以你对你的朋友特别慷慨,你甚至以慷慨著称,所有人都夸你说你和你的父母完全不一样,但是这是你要考虑一下,有可能你对自己并不慷慨,甚至比父母还要吝啬,因为总体而言,我们的自我系统有一种守恒的法则,拆东墙补西墙,所以有可能我们对自己吝啬的程度已经超过了父母。
因此,看一个人爱或者恨什么,也可以看出ta的性格特点。
四 拖延的背后,是你潜意识的诉求
很多人都有“拖延症”。细分下来,每一种都有各自的理由。看看你的拖延症是由哪些心理原因造成的?
1 情绪问题。如果一个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表现出拖延,那么有理由怀疑ta存在一些内在的、隐秘的抑郁情绪。这种抑郁不一定到了可以成为抑郁症的程度,但它会降低人的内在活力。可以说一个人拖延的越严重,说明他的情境越艰难,活力越少。
2 维持舒适区。拖延有个实实在在的好处,就是只要你不做,你就保持了一种连续性,也就是舒适区。不同的人对打断连续性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有些人对连续性有着非常执拗的要求,比如不喜欢换旧物,换一张床睡觉会睡不着,换个地方吃饭会水土不服,拖延就意味着可以维持当前的连续性。
3 害怕成功。对有些人来说,取得成就,做好某件事是被潜意识抗拒的。因为成功可能会带来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别人给的期望更高,因此会承载更高的压力。
4 害怕失败。有的人很害怕失败,如果做某件事失败了,那么这个结果是不能承受的。因此,就拖着不做。只要永远不做,就永远没有失败的机会。
5 被动攻击。如果对要做的事的不满,但是又没法直接表达不满,那么拖延就是一种消极反抗的方式。我不想做,但是我又没法让自己不做,那就拖着。
6 被要求做的事情和自己的价值观不符。如果你发现某些事情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十分适合推进,但你却一直在拖延,这有可能是你的内心在抗拒,因为这事和你的价值观不符。比如说上司有意提拔你,但是升职意味着陪伴家人的时间减少,你知道升职是个好事,但是和家庭相比,还是家人更重要,于是工作上就变得拖延了。
五 未被觉察的潜意识,冥冥之中主宰了人生
以上,这就是一位资深精神分析心理学家看待人、事的视角。见微知著,发现内心世界的“无穷大”。
人的心理世界是非常奇妙的,我们过去的经历、被情绪加工过的记忆、环境的影响、防御机制等构成了我们庞大且复杂的内心世界,随时左右着我们的选择。
卡尔·荣格对潜意识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论断:
“当你的潜意识没有进入你的意识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命运。”
也就是说,那些还没有被意识到的潜意识,主宰着我们的人生。在我们一生的际遇中,很多经历和选择看起来是自主做出的,但是背后都有潜意识的力量。
认识潜意识,看透行为背后的本质,便可以既“知人”,又“自知”,随心所欲驾驭我们自己的人生。
作者:暖暖,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咨询师。
举报/反馈

暖说心语

178获赞 97粉丝
专注于温情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科普。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