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诸多著名的人因为追求智慧而被大家称之为圣人,比如道家的老子和庄子以及心学派的王阳明,又或者儒家的孔子等人。这些人物之所以能够出凡入胜,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追求智慧,而非像凡夫俗子一样争名夺利。
可能有人会说,智慧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又不能当水喝,更不能当钱花。看看历史上那些所谓的圣人,哪个不是一贫如洗,穷困潦倒?如果有人认为追求智慧只是图吃喝,图享受,我只能说此人的格局实在太小了。
所谓智慧,表面看似是一种思想,归根结底是一种心态。人们追求智慧,想要的并非是智慧可以为生活带什么何种便利,而是为了达到心灵上的一种宁静。
智慧犹如一汪永不枯竭的清泉,在人们饥渴的时候可以提供甘甜的泉水。智慧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在人们疲惫的时候可以为之提供依靠和挡雨遮阳。智慧犹如一条清澈的河流,在人们浑身泥泞的时候为之洗去脏污。
人一旦得到了智慧,整个人的格局会大幅度上升,可以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心境。不管生活中遇到各种艰难险阻,都可以从容应对,化险为夷。在为人处事中,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心态才是根本。没有好的心态,能力再高也会自乱阵脚。而心态,恰恰需要智慧来掌控。
说到底,既然智慧这么多深奥,我们又如何才能获取智慧呢?赫尔曼黑塞在《悉达多》这本书中说:
“人必须在自己的“我”中找到泉源,人必须保有这泉源。此外,一切都是虚假、迂回和错误。”
这句话中,泉源指的便是获取智慧的方法。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倾向于探索外部世界,希望能够从身外获取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其实每个人自身就是一座宝库,我们常常会因为外面眼花缭乱的世界而忽略了自身所具有的价值。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本质就是不同人思想的体现,因为看了太多别人的思想,我们便会逐渐忘了自己的思想,当一个人失去了自我,智慧便无从谈起。
因此,人想要获得智慧,唯一的办法是“坚守自我”,要始终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是什么,只有足够在乎自己的感受,才能打开智慧的大门。
每个人自出生开始,内心就有了自己的声音,但是随着慢慢长大,我们的周围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于是我们便在这纷繁复杂的声音中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力,不知道自己该听从哪些,该拒绝哪些?
日积月累,我们内心的自我便逐渐被掩盖,真实的自我得不到表达,人生自然会很艰难。
追求智慧的圣人都在致力于回归到婴儿的状态,因为婴儿对于自我的坚守是坚不可摧的,不管是饿了还是渴了,都会一直号啕大哭,直到自己的欲望被满足。
坚守自我的感受,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便是智慧的表现。
想要获得智慧,活得通透,并非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你能够找回自己的本心,敢于拒绝那些看似有道理实际却对你毫无用处的虚假智慧。当你能够坚守住自己的内心,你想要的一切都会送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