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雨似
现在条件越来越好,孩子的问题却变多了,父母开始焦虑。
往往容易陷入误区,在河合隼雄《什么是最好的父母》这本书里,作者提到:用心养育孩子,用心观察,用心体会,才能懂得孩子,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尊重孩子的天性,顺应天性的良性发展。
关于怎样做父母对孩子才是最好的重点在以下3个方面:
一、要有为人父母的直觉
我们没有拿到合格证就成为父母,在跟孩子相处时,常常不懂孩子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父母一厢情愿地认为要生活得更好,就得去挣更多的钱,总以为挣钱是为了让孩子过得更幸福,但这样一来就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所以父母会觉得“为了孩子我操碎了心,付出了那么多啊!”但孩子却认为“爸爸妈妈什么都没为我做!”
在孩子眼里,爸爸妈妈为他做的事就是能陪在他身边。挣钱也好,陪孩子也好,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很重要。
还有就是即使我们有时间陪孩子,但也没有那么多耐心。比如孩子哭了,有的父母听到孩子一哭心里就烦躁,不问原因,只想快速止住哭声。
往往适得其反,要是发起火来,孩子哭得更带劲了。
找到原因再解决问题,与其说“有什么好哭的!”倒不如说“来来,和妈妈/爸爸说说吧。”
如果还是不行,父母最起码能接受孩子当下的负面情绪,及时安抚。
当然并不是说完全不发火,这好像也不可能,父母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发火,而不是乱发火。
二、把“自己认为的幸福”强加给孩子是没有用的
有些父母可能还没有觉察到,自己小时候受到的负面影响已经投射到当下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上了。
父母年少时读书不容易,很多人都是寒窗苦读,后来才有一番成就。现在大环境变好了,他们也有能力给孩子提供各种条件,只希望自己孩子能好好读书。
这样做只不过是把“自己认为的幸福”强加给孩子而已。
当跟孩子发生冲突时,父母常会说:“现在的孩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想想我们那时候……”之类的话,孩子就会很不以为然。
“当今社会变化得太快了,以至于父母的人生经验几乎派不上什么用场,可父母却很容易忘记这一点。”
父母的人生经验中肯定也有孩子不曾体验到的,但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河合隼雄说道“无论父母的算盘打得多好,也没法教孩子怎么用电脑。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经验是不值得夸耀的。”
父母别光顾着说自己的经验,也要听听孩子是怎么说的,给个机会让孩子表达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跟孩子沟通。
三、养育孩子的目标
我们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各方面都“好”,但具体怎么算“好”?你认为,养育孩子应该以什么为目标呢?是出人头地,还是健康快乐?
每个父母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
父母虽然知道要让孩子“快乐成长”,但在社会规则与竞争压力下,很多时候不得不低头,自己给孩子施加诸多压力,只是想让孩子变“好”。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太顺了,父母喜欢包办一切,缺乏应对生活的各种技能。
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个性,天生就有着自我成长的力量。那么养育出“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的人是不是比较好?
这并不是让孩子放飞自我,而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也就是教会他自立。
当然,自立和依赖并不完全对立,能够适当依赖他人的人才能学会自立。
孩子可以遭遇失败,也能够重拾信心。父母首先得肯定孩子的“存在”。孩子是有很多缺点,只要父母能够接纳,如果不断肯定孩子的“存在”,孩子长大之后,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陷入自我厌恶之中。
孩子的幸福,是由他们自己去创造和构筑的。有些父母并不以孩子的幸福为中心,认为只有把孩子放在他们以为的“幸福的状态”里才能安心,但这不过是自以为是罢了。真正的幸福,是让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结语
河合先生一再强调养育孩子是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的。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想要用统一的标准化的方法养育,肯定是不可能的。不如充分发挥父母的“个性”,并与孩子的“个性”碰撞。
举报/反馈

和雨似

1.8万获赞 8.6万粉丝
专注书中的婚姻、情感、人际关系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