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事件,整个社会都深恶痛绝,很多学校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都想着各种办法,尽量减少这种现象发生在校园。但是,校园霸凌产生的根源、在什么环境下出现、出现后如何制止、制止后如何处置施暴者,这些必须解决的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得必须直面。哪个环节出现问题,被欺凌者的心灵创伤要安慰,欺凌者的残暴要教育,而且这些事情的当事者多数都是青少年,青春期的特点也是我们大家必须面对。2021年1月27日,教育部的一纸文件,把这件大家牵挂的事情,明确下来,防范治理专项活动,以文件的形式见诸教育部网站。
文件指出:“专项治理的重点是指导各地进一步摸排工作死角,织牢联动网络,健全长效机制,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校园欺凌发生在校园,欺凌者多数是青少年,笔者觉得发生这种事件的根源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家庭出现的问题少年,引发暴力的根源在于孩子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对于一些学习过程中的小摩擦,有自己的偏见,以吓唬、打击对方为出发点,出手太重导致欺凌事件;2、受网络暴力的影响,寻找刺激感。很多欺凌事件的发生,其实可能就是一句话、一个眼神、几句稚气的冒犯,学习网络中尤其网络游戏中相互攻击的场面,没有考虑后果,发生之后才知道做错事件;3、模仿、叛逆、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健康的人生理念。由于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时间不同,多数正值青春期叛逆,失去学习兴趣后,沉溺于网络空间。产生厌学和沾染一些不良的习惯,然后模仿一些网络暴力施暴的过程,造成欺凌事件。
抓重点要知道欺凌发生的时间,地点。根据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校园欺凌多数发生在课间、放学、上学途中有些区域无人监管、操场上玩耍,都是发生校园欺凌的多发地点。在这些地方多些巡视、在敏感时间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多下去查看,让学生之间没有时间集聚,就会减少类似事件。另外在学生中间放些信息员,一旦发现有这个事件发生的嫌疑,及时向主管部门回报,也可以避免。
教育部在文件中提出六个要求:一是全面排查欺凌事件。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二是及时消除隐患问题;做好疏导化解工作。三是依法依规严肃处置。四是规范欺凌报告制度。五是切实加强教育引导。六是健全长效工作机制。这六项措施布置严密,所有相关人员都能尽职尽责,让有这个思想的青少年,一旦有校园欺凌的开头,就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学校不允许的。同时要对所有青少年进行常规的法律教育、同学之间互相爱护教育、对校园欺凌可耻的荣辱教育。让青少年心中有不敢欺凌、不能欺凌的理念。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防患于未然。
04宣传、警示不可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预防很重要的一条
每一次校园欺凌事件,都会给社会和很多成年人心里留下不好的悬念。尤其是给被欺凌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家长的伤害,有时很难用语言去表白。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和加大惩罚的力度,更要加大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引导和教育。守住心灵的底线,知道校园暴力是身心不健康的一种表现,才能让青少年自律,自己也有意识地控制情绪,防患于未然。
平安校园,是我们给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充要条件。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所有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主管部门行动起来,专项整治,让我们的校园和谐,青少年快乐享受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