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大多数人会把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所谓的“很乖”当作是父母对孩子的夸奖。而“乖”字的含义就是要求孩子不仅要不闹,而且还要对父母非常的孝敬。
可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就是,乖就真的意味着“好”吗?为什么我们小时候的乖,往往会让成年后的人们感觉到是一种无从释放的压抑以及愤怒呢?
“乖”和“懂事”其实是意味着“自我”的压抑。这样的条件下导致我们的话语体系不太允许我们“自我”的表达。
孩子在家庭中必须得遵从父母之意,不许忤逆父母的意思;在学校里孩子们还要尊师重道,一点也不敢乖张;工作之中,我们需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做事情,上级指东你也就不敢往西;而在新闻媒体中,更是在不断地弘扬社会的正能量,阴暗的事情也无处遁形。
可是那些压力和情绪并不会因为你不提及就会消失不见的,而这些所谓的“负能量”就反而会更加严重地对你造成攻击,会让你的思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禁忌,让一个人从敢想敢做逐渐变得唯唯诺诺了。
在小的时候就开始遇见各种梦想被逐个打压下来的状况,而你也开始逐渐地变得单调且乏味,甚至是“行尸走肉”。
就是这些“严厉超我”的来源,让人们倾向于站在“本我”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这对理性的“自我”也带有一定的侵略性。
可“本我”、“自我”的压抑也就是造成抑郁、焦虑以及强迫变得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孩子们逐渐开始变成“老好人”,这也就意味着不敢轻易地拒绝他人。
作为大众眼里的老好人,会被世人认为具备脾气好、干活勤快的特征,每次当别人提出过分的要求时,即使自己的内心是不愿意的,可是嘴上却从来都不会说半个“不”字,这样人会导致自己心中的怒气不断上涨,可是他自己的理智却还不断地控制和压抑着自己的情绪。
这些情绪并不会凭空地消失,还会推动着身体产生“心慌心悸”等症状,甚至有的还会伴随着“极度恐惧”和“濒死感”。
而对于这样的人建议应该采取这样的操作:首先就是多去参加一些具有对抗性的体育活动,比如打篮球和拳击;还有就是允许自己去表达愤怒,甚至可以对自己不爽的人进行吐槽。
这样人才会慢慢地从自我压抑的模式中解脱出来,而惊恐发作的频率也就会越来越低了。
有调查研究表明,那些听话懂事的孩子们一般都在严厉的家教环境中长大的。
有患者表示,她每次听到别人的称赞时都会感到非常的不自在,会认为自己是受之有愧的,往往还会将自己的成功归咎于客观因素,甚至是自己的运气。
每当她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时,就会一股脑地认为自己的能力是遭受对方否认的,也就会因此变得越来越消沉和不自信。
而原生家庭对于一个孩子孤僻的性格形成是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的,这位患者表示自己的妈妈性格相当的强势,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感情也好,妈妈都要干预,这样的敢于持续了他整个的学生时代。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一个足够好的母亲,会在孩子还在婴幼儿时期的时候就表现得足够好,为给孩子们遮风挡雨,帮助孩子能够建立起足够的安全感。
随着孩子们逐渐的成长,母亲也要逐渐的学会放手,让孩子们能够独自去面对和解决一些事情,而且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要及时地出现。而且同样重要的是,要在孩子不需要你的时候,学会适时地推开。
如果一位母亲一直都处于好妈妈的模式,那就很容易会出现强势的母亲与懦弱的孩子。
家长要保持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要让亲子之间的关系超越了夫妻之间的关系。
夫妻关系就是每一个家庭的核心力量,如果这样的关系被任何一种关系所僭越,那都将会造成一个家庭出现大问题。“妈宝男”也就是母子关系超越了夫妻关系所导致的。
大家需要知道的是,“乖”与“懂事”常常会导致严重的超我。一个神经症患者,他们的内心往往都存在着一个严厉的超我,并且时刻地提醒着患者要谨言慎行,但是同时也会使人的思维和行为变得刻板僵化。
一般听话的孩子是不敢主动的去表达自己的。他们不会主动的去关心别人,也不愿意和别人聊天,会认为这是浪费时间或者是无效的沟通。
他们从来不愿意在外面表达自己的愤怒,而身边若有这样的人,就一定要注意,可能会是一种危险性的人格。
- The End -作者 | 胖迪儿编辑 | 一粒米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Alfred Adler, translated by Zhou lang. what does life mean to you [M]. International Culture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举报/反馈

第一心理

527万获赞 104.4万粉丝
每天耕耘最实用、最有趣的心理学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