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2020年以来最值得阅读和实践的一本书了,没有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看它取得的成绩。
《认知觉醒》于2020年9月推出第一版,到了11月,仅两个月时间已5次印刷;在京东、当当等平台励志类图书排行榜跻身前50名,可别小看这个排名,这本书上市仅仅不到5个月,已经与稻盛和夫、卡耐基等大师的经典著作并列同一阵营,豆瓣评分也给出了8.5分的高分评价。
我们来看看部分读者的评价:
“太触动了,真诚、理性、全面,市面上的成长类书籍读写一本就足够了”看到180页了,持续共鸣,这大概是我看到的最好的成长类书籍了我预测这本书会火,会成为成长领域内的一个显著地标
这不禁令我联想起,多年以前一度畅销不衰的《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认知觉醒》会不会也成为现象级畅销书呢?读完全书后,我深信不疑。
我认为,无论从内容本身,还是从未来的市场价值来看,《认知觉醒》都具备畅销书的三大特质:
一、独特性:探究个人成长的底层逻辑,观点独到,令人茅塞顿开,内容独特性强;
二、普适性:涵盖教育、学习与个人成长等诸多领域,语言通俗易懂,阅读感受轻松无压力,阅读人群普适性强;
三、永恒性:诸多经典著作中的智慧,融汇贯通于一书之中,值得反复回味,生命力价值更强,这也像读者评论的那样“成长类书籍,读这一本就够了”。
接下来,我们具体看看这是一本什么样的“奇书”。
第一,内容独特性强:探究个人成长的底层逻辑,观点独到,令人茅塞顿开。
什么是底层逻辑?能解释的现象越多,这个逻辑或概念就越底层。作者首先带我们从认知大脑开始。
1、先来了解人类的三重大脑:
“农夫与蛇”的故事中,蛇被救了命,还咬死了恩人农夫,其实如果农夫懂得了一些大脑知识,就不会感叹蛇“恩将仇报”了。
自2亿年前,一个叫哺乳动物的物种登场后,大脑开始了更高级的进化,特别是人类的大脑,由内到外至少有三重大脑:年代久远的本能脑、相对古老的情绪脑和非常年轻的理智脑。
蛇这种爬行动物,根本没有情绪脑,只有本能脑,所以它根本不知道何为感恩,只会依靠本能行事。
三重大脑发育的时间不同,理智脑最晚,要等到成年早期才基本发育成熟。从年龄上看,大致在2岁、12岁、22岁左右有几次递进式发育,所以在人生的前20年里,我们总显得心智幼稚不成熟。
不仅如此,理智脑对大脑的控制能力很弱,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大部分决策往往来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那么本能脑和情绪脑作用在当今社会的人身上,有哪些特征呢?
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具体说就是,喜欢做简单的事,爱待在舒适区,逃避真正的困难;急于看到结果,缺乏耐心,容易放弃。
认知了人类三重大脑的特点,就抓住了成长中各种问题的本质。王小波曾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所以说,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克服焦虑或追求安逸,克服缺乏耐心。
2、参透三个分区,人类天性中的问题均迎刃而解。
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即拉伸区;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不前。
这三个分区,也正符合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复利曲线的规律。复利曲线和舒适区边缘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组合在一起,可以让我们看到保持耐心的力量,而且适用于每一个普通人。
认知到这个本质,我们就可以重新认识成长:好的成长游走在舒适区边缘。
3、重新认识耐心和专注。
人类的本能脑和情绪脑,天生喜欢舒适与诱惑,完全放弃这些就是在与它们对抗,所以首先要坦然面对它,接纳自己;
其次是以理智脑与它们对话:改变视角,赋予行动的乐趣和意义,使本能脑和情绪脑对困难的事物上瘾。让自己处于舒适区的边缘,才是最有意义和容易长期坚持的耐心。
那么人为什么爱分心呢?
作者分析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觉得当下太无聊(处于舒适区),所以追求更有意思的事情;二是觉得当下太痛苦(处于困难期),于是追求更舒适的事情。表现为身心不在同一个节拍上。
而只有身心合一的状态,才是幸福专注的高质量人生。作家冯唐在他的《冯唐成事心法》中引用古人的话说
“临事静对猛虎,事了闲看落花”。遇上事的时候,要好像面前有一只猛虎,该集中心力就要集中心力;事完了该看花看花,该赏月赏月。”
作者独到而深刻地剖析了人脑的三个特性与对应的三个分区,就抓住了一切问题的本质,让我们重新认知了成长中众多看似散乱而纷扰的困惑,都万变不离这一本源,也使我们无论何时面对,都会更从容而淡定。
“一旦认知上想通透了,行动上就不需要大把大把的意志力来支撑了。”认知觉醒的意义就在于此。
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方法论之上,而是转化为实实在在、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这也是我认为该书必将畅销的原因之一。
第二,普适性:涵盖教育、学习与成长诸多领域,语言通俗易懂,阅读感受轻松无压力,阅读人群普适性强。
《认知觉醒》从学霸如何学习、如何高效阅读、如何作选择、如何有效的坚持“打卡”、如何做计划与行动等方方面面都给出了可行的方法,其中绝大部分也是作者本人身体力行并亲测有效的方法。
先拿阅读来说,作者独创了一套“熔断不读书法”:
只取一个全书最触动自己的点,然后立刻停止读书,围绕这个点,尽可能去实践、改变,这样读书不仅收获更大,而且也不会焦虑。
原理即是,在拉伸区学习难度最小、需求最贴合、见效也最快,很容易产生心流。如果你感受到的总是痛苦或无趣,那么你要么在困难区煎熬,要么是在舒适区打转。
这种方法也同样可以阐释学霸学习方法的所有特征: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如此反复。
他们从不过度消耗自己,只要感到精力不足,就停下来主动休息,这反而使他们精力桶的水位快速回升。
我花一天时间就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毫无压力,仿佛是作者在与你交谈一样自在,就像作者说的“要让外行人也能看得懂我写的东西”,《认知觉醒》适合所有渴望成长与改变的普通人阅读。
第三,永恒性:诸多经典著作中的智慧,融汇贯通于一书之中,值得反复回味,生命力价值更强。
《认知的觉醒》可谓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
书中引用了近50位大师级人物的经典著作。例如台湾知名科学家、现任国立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洪兰的关于脑科学的部分观点;
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心流”理论提出者、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誉之为“世界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军人物”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
“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的《刻意练习》等。
作者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寻根觅源,进一步升发和思考,得出作者自己独树一帜的见地,这些见地掷地有声、更直指事物的本源。
比如,作者提出的令我茅塞顿开的“熔断不读书法”,是在作者成甲的读书方法上作了延展和升发:先用感性能力帮助自己选择,再用理性能力帮助自己思考。
捕捉那些书中触动到你的地方,停下来,向自己提问:
为什么刚才这个点让我有启发?我能够把这个启发点用在3个不同的事情上吗?这个启发点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知识?
思考的过程,就是在调动理性能力的过程,“凭感觉”学习法,也是高手们的学习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让自己始终处于学习的“舒适区”,既不过于枯燥晦涩(困难区),又不过于无趣浅显(舒适区)。
阅读此书,犹如一次旅行,沿途的惊喜,总在不经意外令人怦然心动。细细回味,这不正是使读者一直处于拉伸区的阅读状态吗?
由此可见,作者周岭是一位长期地主动学习与深入探究的思考者。正如他本人的简介那样:
一位心智探索者。他的文章有知识、有深度、极易懂,令人醍醐灌顶、受益匪浅,被读者誉为一股清流,也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等多家媒体转载。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正值我结束了数十年的打工生涯,下决心从事自媒体创业的初期。我运用书中的方法,重新审视了自己面临诸多选择时曾经的茫然困惑,不禁恍然大悟:小事听从于脑,大事听从于心。
我已经运用这本书的知识与方法,开始建立自己清晰的每日计划,写下来并总结和反思;
心情愉悦地坚持每日早起,不再仅靠意志力强迫自己,而是制造乐趣去坚持;
用三个分区理论检视各种选择,甚至是一本书值不值得读、一门课程该不该报。。。。。。
这本书带给我的收获与喜悦,让我在新的一年、新的启程有了更坚定的勇气和底气,相信这一年也会有更多惊喜等着我吧!
2021年,注定是经历人类巨大灾难后,万物复苏、百废待兴、锐意拼搏的一年。万事“知难行易”,若认知已觉醒,世上无难事。愿《认知觉醒》这本书,能够让你看清这个世界,成为更好的自己。
举报/反馈

美雯的生活观

301获赞 110粉丝
人生二三事:读书、写作、发呆。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