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朋友对心理学很感兴趣,有希望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也有想学心理学提升自己的,纷纷让我推荐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这是不是预示着:心理学的春天就要到来了?
回想过去的这些年,我似乎做到了手不释卷,这些书籍也滋养着我,让我充满力量。其中,与心理学有关的书籍,我选取了七本,作为重点推荐。
第一本:《遇见未知的自己》
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台湾女作家张德芬。
这本书也是成名已久,在心理图书排行榜上居高不下。但我之前并未在意,总以为是一本“哗众取宠”的身心灵书籍。
去年翻了翻,竟然停不下来了,一口气读了三遍。不是因为情节精彩,而是因为干货满满,需要细细咀嚼。
一位普通人,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痛苦,诸如婚姻不幸、工作不顺、安全感缺失等等,都能在书中找到共鸣,并通过书中的方法一步步让自己脱胎换骨。
从痛苦到幸福、从彷徨到坚定,“老人”带着我们展开一段心灵奇旅。
推荐指数:5星
第二本:《被讨厌的勇气》
本书的理念来自于著有《自卑与超越》的心理学大师阿德勒。
书中以两人对话的方式,辩出颠覆固有认知的新世界。世人常见的痛苦,很多都是源于固有认知。
比如:
1.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活着完全是为了自己而活,与别人无关,虽然有时候也要照顾别人的感受,但那不是为了寻求认可或存在感,只是尊重对方罢了。不必活在别人的期待中,表扬和批评是对人的最大控制,会告诉人的潜意识“只有符合表扬批评的方式才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追求他人认可或者活在别人的期待中的人,只不过是为了别人而活,是不自由的!例如,你会因为别人的表扬而高兴,必然也会因为别人的指责而伤心。
2.干涉甚至担负起别人的课题会让自己的人生沉重而痛苦。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人生而苦恼——这种苦恼源于人际关系——那首先请弄清楚“这不是自己的课题”这一界限;然后,请丢开别人的课题。这是减轻人生负担,使其变得简单的第一步。
3.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莫把原本是别人课题看成自己的课题,也莫把原本是自己的课题看成别人的课题,学会课题分离,“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而已”。
4.“原因论”认为人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一步、现在怎么做和未来将要去哪,都是因为过去的一切,都受到过去的制约。而“目的论”认为,过去已经无法改变,能做的也只是根据自己的目的来合理地解释过去,现在和未来怎么做,有着怎样的生活方式,这都完全取决于自己。
看完之后,你可能会如梦方醒。
推荐指数:5星
第三本:《大脑的故事》大卫.伊格曼
“你是怎样成为你的?”、“为什么记忆常常不靠谱”、“不爱动脑的人老得快?”、“我们看到的都是大脑创造出来的”、“人类真的有自由意志吗”、“理智和情绪,大脑听谁的?”、“人以群分是保障还是障碍”、“左右脑分工说 靠谱吗?”、“意识能摆脱大脑独立存在吗?”、“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
这些有趣的问题,在书中自有解答。
本书将有助于你更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推荐指数:4.5星
第四本:《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
万维钢老师的经典之作。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如此多的无知与误区。
跳出那口井,看到事物的真相。
推荐指数:4.5星
第五本:《巨婴国》
心理作家武志红老师所著。
武老师在心理领域有颇多争议,但不能否认他的巨大贡献。他在书中言辞犀利、毫不客气,让我们看到了国人心理弊病源自何处。
看了本书,我们对他人(或自己)的巨婴症状或许会清楚得多。
也希望“妈宝男”、“公主病”能少一些。
推荐指数:4.5星
第六本:《超越原生家庭》
人们的很多问题来自于原生家庭,但我们难道要背负着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度过一生吗?
正如《被讨厌的勇气》所说:过去已经无法改变,但如何看待过去,如果走向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超越原生家庭,超越原来的自己。
推荐指数:4星
第七本:《万法简史》
作者肯.威尔伯是一位天才,他精通哲学、宗教、心理学,把万物的本质凝练于本书中。他开创性地称之为“全子”。
大到宇宙,小到一个细胞,都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全子”。
你对世界万物(包括自己)的看法可能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推荐指数:4星
好书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见识、气质、志向乃至人生之路。
2021,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