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9年12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977名18——35周岁的青年进行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7.0%的受访青年坦言自己容易待在“舒适区”,不想跳出来;65.2%的受访青年坦言自己爱拖延,总想着“明天再行动”。
针对这种“容易待在‘舒适区’”现象,某论坛组织网民展开热烈讨论:有表示担忧的,有表示理解的,也有人认为不能妖魔化“容易待在‘舒适区’”现象。如果你也参加了这次讨论,你会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围绕“容易待在‘舒适区’”现象进行讨论。心理学认为,舒适区又称心理舒适区,在这个区域里,人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可见“舒适区”是一个中性概念。
当今年轻人容易待在“舒适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家庭原因。很多年轻人家庭生活优越,过惯了舒适、安逸生活,所以就喜欢待在家庭为他营造好的“舒适区”;或者因为是独生子女,不少父母也希望孩子待在身边,好相互照应。(2)社会原因。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找一份好工作很不容易,导致不少年轻人缺乏安全感,“我太南了”成为 2019 年的关键词之一,虽是一种调侃,但也是一种真实生活状态的反映。(3)个人原因。年轻人喜欢呆在“舒适区”可能是缺乏远大目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懒惰倦怠、贪图安逸的表现;也可能是在“舒适区”找到了自己要过的生活,岁月静好,喜欢过一种平凡、平淡的生活。
立意示例:
1.待在舒适区确实很惬意,但你永远都不会成长。(持担忧、批判态度)
2.“舒适区”对每一个个体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不妨给年轻人们多一点关怀,多一点宽容。(持辩证的态度)
3.家庭、社会都应该关注青年的健康成长。过分的关心易使年轻人保守、懈怠,绻缩在“舒适区”不能自拔;过度地宣传“狼性文化”则会使年轻人因心理焦虑、缺乏安全感而退守到“舒适区”,不敢大胆追求远方。(从关心青年健康成长角度)
参考素材:
1. 小鹰想成就更好的自己,它作出了改变,它飞离了温暖的巢穴,扶摇而上,搏击天空,终成雄鹰展翅飞;小溪想成就更好的自己,它做出了改变,它奔离了舒适的水潭,奔腾万里,振奋高亢,终成大江哗哗淌;毛虫想做更好的自己,它也做出了改变,它突破了温暖的虫茧,破茧成蝶,终成蝴蝶翩翩舞。可见,我们想要成就更好的自己,就必须做出改变,主动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2. 南丁格尔本是一位富家小姐,她完全可以靠着家中的积蓄而平凡地度过一生,但她没有,她想成就更好的自己。于是她主动离开家,来到前线,治疗在战争中受伤的战士,迎接了在战乱中治疗他人的挑战。这就是为什么她的名字被那么多个人铭记,人们也因此设了“南丁格尔奖”来鼓励优秀的护士的原因。如此,难道她也没有成就更好的自己?正是因为南丁格尔主动离开了那个令自己舒适的家,主动地做出改变,来到前线治疗他人,她才能拥有挑战自我的机会,拥有改变自己的机会成为如此优秀的一位护士。
3. 最近腾讯特别火的一个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中,在实习生和律师们的周日聚会中,徐凌菱提到了她自己的想法,她说:“我想去经历不一样的人生,因为真的很不同。不同平台,它的工作原则、制度、人际关系、方式方法都会不一样,所以我是希望你们在三十岁之前可能去各种体验,然后找到最适合你们的。不要让自己呆在舒适区。
因为当你在舒适区,你会很容易产生惰性,要变化是很难得,你对未知世界会不知道、你没有安全感。就不要说你们去变化了,我从体制内出来我对整个市场规则、社会规则,也是一无所知的,我也会极度没有安全感,但是如果你过来了,你们真的给到自己了,那就是很大的质的飞跃。”是啊,变化谈何容易,为了变化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就是敢于打破现在的安逸,对那个平凡、不起眼的自己说“不”!是当老一辈的人和你讲大道理时,你能够拿出自己的成就,向他们证明拼搏也会成功,当你做到这一切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在默默地发生变化。
4.熟悉的环境,惯性的运作,没有了挑战,就会懒于改变、安于现状,适应能力、竞争能力等都会下降。就像温室的花朵,赶走了狼的羊群,温水里煮的青蛙,生活中的妈宝们,他们在安逸环境里生长,麻痹意识,削弱抗争力,当灾难来临时,已丧失了求生的能力。从自然界到人类,无不证明舒适圈提供的是一时的舒适,待久了终将走向消亡。(分析待在舒适圈的危害----长久待在舒适圈里会走向消亡)人生的旅途是一张没有退票、不可改签、不可预知终点的单程票。人们无法控制外界的变化,但可以主宰自我成长。跳出舒适圈意味着打破习惯,扩大行为范围和适应范围,以求更大的范围内的舒适生活。我们要勇于跳出舒适圈,挑战现有非舒适圈,把它变成将来的舒适圈,实现自我成长。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置之死地而后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都很好地证明了在非舒适圈得以成长,在舒适圈只有死路一条吗?乱世出英雄,逆境成才等民间俗语,在日寇的围追堵截下,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中,新中国的成立等事实,无不完美地诠释了在非舒适圈,能开创自己的新天地。相反清王朝沉溺在天朝上国的舒适圈中,被外敌用强舰利炮强行打开国门,警示人们死于舒适圈。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国家的发展都需要我们跳出舒适圈。
【例文】
走出舒适区
舒适区,指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们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因此逐渐沉溺。然而沉溺于舒适区会让我们看不清自己的劣势,从而失去前进的机会,也会失去前进的意愿,直至堕落沉沦。
生活中,沉溺于舒适区的现象可谓是数不胜数。例如很多学生在学习时都会倾向于自己的优势学科,而对自己的弱势学科敬而远之,但长此以往,弱势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练习,优势学科也不一定会得到大幅的提升。
人们的惰性和怯懦役使着他们的心灵和躯体,他们既不愿意放弃舒适区中无需费力的生活,也没有勇气踏出去尝试那些未知的、崭新的、不熟悉的事物。他们用幻想织成蛹,把自己包裹在其中,享受着自己优秀的谎言,无视自己的缺陷和短板,也对提升自我的机会视而不见。
时间不停地向前飞奔,世界亦然,它也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沉溺于舒适圈中而看不到世界的变化,总有一天会被这个世界淘汰,从前的舒适也将不再。曾经垄断手机市场的诺基亚,因没有紧随时代潮流研发智能手机,辉煌已成为过去;曾经的第一大胶片公司柯达,也因未向其他领域拓宽而一落千丈。在舒适区中闭眼小憩,睁眼却发现已被世界抛弃,想要追上,却发现舒适圈的枷锁已牢牢锁住,难以挣脱。
纵然舒适圈的枷锁如此难以挣脱,但世界上依然有许许多多敢于踏出去的人。罗永浩,本拥有着受人尊敬且高薪的职位,却辞职创业,创建了锤子科技轰动一时;潘石屹,辞去了人人皆认为有前途的公务员职务,说着“我不要一眼看得到底的人生”,成为了如今的房地产大鳄。他们选择将原有的舒适甩在身后,怀揣着一颗进取之心,凭借着勇气与努力前进,终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毛主席曾说过:“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将自己困于舒适圈中,犹如井底之蛙,一叶障目,他们看不到广阔天地,看不到日月星辰,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舒适圈给予他们的幻觉,生怕井口吹来的一阵风便将其吹散。而那些从井中跳脱出来的勇敢者,他们领略了广阔天地之美,丢弃了那份幻觉,真正的大有一番作为。
挣脱舒适圈的枷锁固然不易,但这就像黎明前的黑暗,只要你肯付诸勇气和努力去撕裂那漆黑的夜幕,就必定会有阳光照耀在你身上。走出舒适圈必定是一个艰难而又曲折的过程,但当你置身其外,回顾一路而来的坎坷,也一定会觉得值得。
参考结构:题目是《走出舒适区》。分析“舒适区”符合人的心理和习惯,但却有很大的危害;列举身边同学待在舒适区的例子,进一步证明其危害。分析不愿走出“舒适区”的人的心态;再以诺基亚、柯达为例,证明在舒适区中闭眼小憩,睁眼却发现已被世界抛弃,想要追上,却发现舒适圈的枷锁已牢牢锁住,难以挣脱。然后以罗永浩、潘石屹等人为例,论证他们选择将原有的舒适甩在身后,怀揣着一颗进取之心,凭借着勇气与努力前进,终到达了胜利的彼岸。结尾引用毛主席的话,号召青年勇敢走出舒适区,有一番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