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简易五步精神分析法,你也可以打开自我心结。
通常我们所讲的“精神分析法”,是六大心理学派中最古老的一种心理分析手段。在我们普通人看来,似乎只有专业的心理学者才能够掌握精神分析法。其实,世间的任何学问你都可以将其归结为“规律的学问”。对于世间变化洞悉入微的人,自然可以掌握这些规律。哪怕是没有学过心理学的人,只要他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历,也能够开导劝解别人。既然精神分析法属于有规律的学问,那么我们普通读者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步骤习得它,并且用来打开自己的内在心结。
精神分析法的基本认识
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出现了六大心理学派,其中精神分析学派是最早的心理学派。其创始人也就是弗洛伊德,以梦境分析、潜意识探索以及本能欲望为基础,构建起精神分析学派。但是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想要学会梦境分析、潜意识探索,亦或是本能欲望,都需要专业化的训练。其实,这些看上去很深奥、复杂的分析法属于理论层面,也就是认识论。今天的文章,将从方法论的层面,向读者介绍如何采取简单的步骤,来分析自己的内心世界,打开内在的心结。
在开始分析之前,需要读者牢牢记住,所有的分析都离不开亮点:童年情感经历以及内在需求。童年情感经历需要读者尽可能多地回忆起童年时期经历过的好的、不好的事情。对于有些人而言,由于童年时期经历过不好的经历,所以总是在刻意逃避。其实,想要内心更加强大,就要不得不去面对一些恐惧的东西。所谓的内在需求,也就是你的真实需求。有时候你觉得饿了,可是吃好多也不饱,这是因为你的真实需求不是食物,而是陪伴。心理学研究发现:孤独的时候,会让人胃口大开。
简易精神分析五个步骤
童年时期的经历
想要理解你当前的困境,就要追溯到你童年时期的经历。你需要回忆童年时期所经历过的哪怕是琐碎的事情,当然你不需要特别费力的回忆。因为被你彻底忘记的童年回忆,也许对你现在的影响并不会太大。反而那些你在童年时期模糊的记忆,对你现在的影响是重大的。在分析童年经历时,主要分析你的情感变化,包括满足感、归属感、自豪感、匮乏感、自卑感、羞耻感等等。将这些感觉与当时的关键人物建立联系,比如:满足感和归属感是谁带给你的,是谁让你体验到自卑感、匮乏感。这些都是形成你当前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基础,也是你建立世界观的基础。
早期生活经历
个体早期的生活经历,是自我建构、探索生活目的、确立思想信念的基础。你当前对人对事的态度、执念、行事风格,也都是在早期生活经历中确立起来的。早期生活经历可以从你离开家庭上学开始,到你离开学校为止。在这个时期内,个体处于集体之中,需要不断探索自己同他人的关系,自己在所处环境之中的位置。包括有多少人喜欢自己,有多少人讨厌自己,有多少人服从自己,有多少人掌控自己等等。不容易适应集体生活的人,内心会变得内向、敏感、多疑、自卑。
未解决的问题(内在冲突)
未解决的问题积压在内心,形成一种内在冲突。如果不及时解决,会造成严重的自我内耗。为什么存在问题不去解决?因为人们本能的逃避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过去的没有来得及解决的问题,当前可以解决但是还没有去解决的,还有一些问题当前无法解决,需要未来慢慢解决的。作为心智成熟的人,不能够逃避任何问题。对于过去的来不及解决的问题,要学会接纳、学会放下。对于当前可以解决的问题,要立刻主动地解决掉。对于当前无法解决的,要制定计划,在未来某个时间点解决掉。
未满足的需求(内在焦虑)
未满足的需求是个体内心真实需求,也是个体的焦虑所在。精神分析法不像人本主义学派那样复杂,前者认为人的真实需求是爱。人们当前面临的一切困境,都可以理解为爱没有得到满足。当然,基于关系理论中的等价交换原理,你也可以把当前的一切困境,理解为自己没有付出足够多的爱。因为你想要获得爱,势必要付出爱。如果你没有付出,也就不会得到你所需要的东西。按照这个理论,的确有很多事情,都可以归结为自己做得不够好。
未完全释放的情感(内在压力)
想说的话没有说,想见的人没有见,想做的事情没有做。这些未能实现的意愿和想法积压在内心,会形成未完全释放的情感。如果这些情感不能完全释放,会让个体产生极大的挫败感,进而形成心理压力。按照心理逻辑学来讲,“我”的所有行为应该为“我”这个主体服务的,可是当“我”不再是“我”的时候,必然会变得颓废不堪。只有个体的行为全然是为了“我”这个主体的时候,才会有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好像压力很大,却对此束手无策。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五个简单的步骤,你也可以进行精神分析,甚至比一些心理学者分析得还要好,因为你不会欺骗你自己。
作者:九霄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