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有一种理论,名叫“洼地效应”,它不仅仅能用于宏观的经济调控之中,而且还能更好地被应用于生活。关于洼地效应,古人曾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启发,至于他们是如何做的?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洼地效应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人们把“水往低处流”这种自然现象引申为一个新的经济概念,叫“洼地效应”。如果从经济学理论的定义上来讲,“洼地效应”就是利用比较优势, 创造理想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使之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吸引外来资源向本地区汇聚、流动,弥补本地资源结构上的缺陷,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犹如水一样,总是会跟随环境而改变,洼地可以蓄水,洼地企业更可以吸引人才。既然洼地效应如此值得肯定,那么我们该如何制造洼地效应呢?且看古人非常聪明的做法:
一、对待人的态度,可以造成洼地效应
若是想成为一名老板,首先要拥有属下的员工,否则的话,可就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光杆司令”了。正因如此,想要找到好员工,老板就必须从态度上有所改变。
三国时期的刘备,就曾是一位仁主。刘备年轻时只是一位卖草鞋的小贩,时值天下大乱,他才能在乱世中一展身手。然而根基浅薄的刘备既无显赫的背景,也无巨大的财力,招揽人才的方式也只有一颗虔诚之心。正是在这颗虔诚之心的感动下,徐庶、诸葛亮、庞统、赵云等人慕名来投,造就了其一生的辉煌。
二、招贤馆的好条件,可以造成洼地效应
人才洼地效应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为人才提供一个更好的研学条件,也就是为其开创一个相对较为稳定的平台,以此作为吸引人才的筹码。
齐国的稷下学宫,是一处相当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研学机构,曾吸引了各国大批精英慕名而来。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官方主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不论出身学派,均可在此讲学、发表自己的观点,中国历史上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就是以稷下学宫为中心展开的。毫无疑问,稷下学宫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洼地效应”平台。
三、高官厚禄,可以造成洼地效应
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答案很简单,就是给予其高官厚禄,只要待遇标准够,人才必然会挤破头。这一点,秦国就是战国时期各国的榜样。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对于下层人士的包容性越来越大,不仅士兵们立功可以受到赏赐,而且儒生们也会因为见解高低而获得不同爵位。秦国正是靠着这种聚拢人才的洼地效应,将人才全部归于囊中,实现了百年富强。
四、繁华大都市,可以造成洼地效应
提起繁华城市,相信不少读者都会想到“北上广深”,诚然,在经济发展相对迅速的今天,繁华的大城市确实能成为“人才大本营”,形成与小城市鲜明对比的洼地效应。
唐代时期,长安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前有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后有李隆基的“开元盛世”,长安城一度变成了世界的中心,不仅经济富庶,而且吸引了不少国际外商,更是让全国人才聚拢在一起,为繁荣盛世锦上添花。
五、偌大的名声,可以造成洼地效应
名声可以形成洼地效应?答案是肯定的,有一句成语“一呼百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来看,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的趋向于进入水平高于自己的群体,尤其是对于有魅力的个人来讲,魅力犹如甘醇的美酒令人心醉。
霍去病是西汉名将,曾在抵御匈奴的战役中封狼居胥山,造就了武将成就之巅峰。霍去病的名字也一度传遍天下,成为令匈奴闻风丧胆的词语。霍去病之所以能够做出如此骄人的战绩,其实也依赖于其所属军队人才的高端性。更重要的是,霍去病甚至多次拉拢匈奴军为其效力,并从中选拔能臣干将,真正让洼地效应发挥到了极致。
洼地效应是吸引人才的基础,人才是洼地效应的外在表现,二者既存在因果关系也能相互依存。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也只有获得充分的人才资源,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举报/反馈

历史店

1187万获赞 31.4万粉丝
历史增加睿智 智慧改变生命
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