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关于自律,实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多数父母为孩子的自律性差而操心。尤其是写作业磨蹭、拖拉问题,更是让父母头疼。这篇讨论孩子自律的发展,我用"发展"这个词,而没有用"培养",是有原因的,前者是靠内驱力,而后者是要靠外驱力。
文/37度暖爸
提起自律,多数人都会想到,"自律使我更自由;自律使我更快乐;自律让我更自信"等鸡汤类的经典句。我想说,上面的这些鸡汤,有一定道理,但我不完全认可。尤其是孩子的自律,包含了太多的影响因素。接下来,我为你一一分析,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孩子的发育还未完全。根据研究表明:人类的额叶区掌控人的自制力、注意等高级思维活动,而额叶区大约需要在25岁左右才能发育完善。所以,从生理发育角度来看,孩子的自律性差,是有生理基础的。
第二,孩子的自信度。"自信使我更自律"这句话正确的表述应该是这样的:自信—自律—更自信,它们的关系应该是以自信为基础的无限循环。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对于语文的学习总也做不好,没有自信度,那么他又怎么会自律呢?没有人愿意主动去做一件一直做不好的事情,这是一种失败的、令人沮丧的体验,体验到挫败感。
重点提醒:以上例来分析,孩子总也做不好、没有自信度,可能是外因,也可能是内因。内因,千变万化,暂时不说,外因多是家长在陪作业中的无意识犯错。
1、你写字难看死了,擦掉重新写
2、你能不能快点?
3、看看你考的成绩
诸如此类的,否定式的话语会打击到孩子自信,会感受到我总也做不好,会有体验到挫败感。这种体验是痛苦的,令人不舒服的,孩子为了避免再次体验到痛苦,选择逃避:我不做了,不做不错。
第三,在自律前,必须他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孩子学会自律之前,必须要经过他律的阶段。他律,就是指借由他人的监督、督促达到要求自己的目的。
重点提醒:他律,很多父母可以做,但需要注意的点有以下几个:
1、同一类事件,态度要一致,不能由自己的心情而定。
2、他律体现在生活方方面面,不单单指学习。这主要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一定责任,明白不做,或做不好之后的代价。
举个例子:孩子晚睡,明天也不许晚起,目的就是为了让他明白睡眠的重要性,以及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发脾气不吃饭、不穿鞋、不穿衣……也都是一样,你不做就不做,但后果你承担,只是看父母是否舍得下这个狠心。孩子不承担责任,不会理解到做某件事对于自己的重要性。
3、优秀的父母,会逐渐将他律,内化为孩子自己的自律。一方面,是经过不断的他律,形成了固定的行为模式,即习惯;另一方面,是父母让孩子体验、承担责任,以及承担后的沟通。这两方面,能够逐渐将他律内化为孩子自己的知识结构,最终形成自律。这也是我用"发展"而不是"培养"来表述自律的原因。
第四,自律还和自尊水平有关。我们通俗点说:孩子对于自己的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律有关。积极的自我评价,(如:我是一个有能力的、聪明的、勤奋的、努力的小孩)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孩子自信,自尊水平也会提高,反之亦然。
低自尊水平的人,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陷入负性情绪中,而负性情绪会大量占用我们的认知资源。此时陷入自我中心状态,即:只关注当下我的需求是否被满足。
举个例子:一个成年人,因为工作上的失误,被老板责罚,而陷入到羞愧、自责的情绪中。此时,他根本没有能力思考,该怎样改进。完全是掉入了情绪的黑洞,无法自拔。你也可以想想,自己是否有过陷入情绪而无法理性思考的时候?(关于情绪的认知、调整等详细内容,可以关注我发布的专栏)
重点提醒:提高孩子自尊水平,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尊重孩子的选择,并让其承担责任。这是赋予孩子话语权,也就是主动性的培养。
2、适度满足孩子的需求,尤其是心理需求,物质需求其次。可参考:送孩子礼物的“秘诀”:如何花钱少,走心,有意义,孩子还喜欢
3、帮助孩子多获取各方面的成功经验,而不是在失败后嘲讽、打击。
4、正向聚焦,关注孩子发展好的方面,而不是紧盯着错误。可参考:送你两套“万能”公式,教你正向引导孩子
最后,多说一点:孩子的自律性应该在1.5-3岁时发展出来,而多数父母会错过这个时期。此时,孩子的自主进食、自主排便、对于无理要求的拒绝等,都是孩子发展自律性的基础。
结语:孩子的自律性发展,与多因素有关,父母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局限性,即:25岁左右额叶区才会发育完成。多方面入手,发展出孩子的自律性。
@37度暖爸 专注婚姻家庭与亲子关系,一个不温不火,温度刚刚好的爸爸,如果恰巧你也喜欢我的内容,这是遇见的缘分,别错过,点个关注再走吧。
分享出去,做一个价值的传递者!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