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盛铁,再次创业,就一下踩中了两个风口——IP和短视频。这是阮盛铁第三次创业。
他第一次创业,主要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互联网营销解决方案;第二次创业,主业是帮助医院做患者初筛、预约挂号。
“长期以来大家所说的看病难,其实并不是说看常见病难,而是说患者想挂专家号难。但医院专家号源是公共资源,越是大专家,资源越有限、越稀缺。”经历过前两次创业,阮盛铁更加坚定自己的第三次创业方向,那就是打造一个专业的“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平台”。
鲜有人走的路
自2016年创立至今,有来医生已经发展成为互联网健康科普行业的领头羊。现在,阮盛铁正在快速扩张健康科普短视频业务,计划两年内在全国重点城市搭建100个专业的影视基地。这些影视基地将承载两大使命:一个是提供为当地医生拍摄科普视频的场所,另一个是作为医生科普能力提升培训、健康科普人才培养的舞台。
“我记得很清楚,2015年时,互联网界提出了IP这个概念。当时我们就觉得有专家背书的内容它是有价值的,所以我们要做生产医疗科普的大IP。”有来医生诞生,创始人阮盛铁将有来医生的发展路径定位为:专门生产有专家背书的、以短视频为主要载体形式的权威医疗健康科普内容。
这一时期,乃至目前,把企业定位为一家健康科普公司的鲜有出现。因为科普是一个无法量化的内容。而阮盛铁的大胆决策,正是基于之前的两次创业经历。
他发现,2002年之前,互联网上信息非常匮乏;而2002~2015年期间,随着互联网的急速发展,网络上信息泛滥、鱼龙混杂,充斥着大量没有价值的信息。也就在2015年、2016年,IP,即知识产权,成了大热风口。
这一时期,医患关系依然紧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要消除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必经之路是将双方的基础性医疗知识拉到接近的水平面,即针对大众进行专业的医疗科普。
但彼时,在市场端,医疗科普尚属“新生事物”。
“那时,大家都觉得这怎么可能做得好?”阮盛铁说,“但我知道医生需要什么,也知道患者需要什么,我知道如何用互联网的方式将这些医疗科普内容变得更有价值。”
就在有来医生创立后不久,即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确立了“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大卫生观”,突出“预防为主、关口前移”。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公布,提出建立网络科普平台,利用互联网提供健康科普知识精准教育,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
2019年7月,《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发布,明确“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坚持预防为主、科普先行。
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健康科普行业发展不断进入快车道。
目前,随着互联网医疗的高速发展,以及新冠疫情期间医疗科普量、线上问诊量的迅猛增长,更是直接将医疗科普推上了疾病预防的风口。
“健康科普的主力军是医护人员。我们扩建专业影视基地,一方面将加强医护人员科普能力提升培训,另一方面将帮助医护人员生产更多易学易懂易传播的健康科普内容,通过多渠道更快速地推送给大众,以助力全国人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阮盛铁称,以有来医生为主轴线的科普和问诊版图正在快速衔接中,共享门诊也将很快落地。
有意义的事
医院的专家们说,预防医学的崛起,是这个时代医疗卫生健康的重点。因为人们不仅仅有病需要治疗,更需要的是无病促进健康。从国家、社会、家庭层面来说,无病促健康,会构建一个和谐、温暖、富足的氛围。
一位三甲医院大夫称,5年亦或10年前,在寻求健康方面,人们往往过多依赖于现代医学的技术和设施,较少发挥和运用人类自我防卫的天然本能来获得健康。因此,为了让人们学会自我保健、自我管理健康,医生们担负起了健康知识的科普任务,各大医院的大夫们定期在社区开展科普知识宣讲,这也几乎成了全国各城市各社区的一道风景。
事实上,患者医疗知识的匮乏也间接导致了医患矛盾的出现。患者觉得好不容易挂到专家号,不知道的一定要多问。而专家每天回答的几乎都是同样的简单问题,甚至有专家觉得患者没必要多问这么多简单问题。两者的信息不对称,互相之间沟通语气等造成医患矛盾的出现。
阮盛铁认为,坚持预防为主、科普先行,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养成良好健康生活方式,从而不得病、少得病,才是最重要的。或者说,就算生病也能有序、理性就医,医疗服务才能得以发挥高效水平。
“医疗科普,不仅能弥合医患信息鸿沟、缓解医患矛盾,对医院就医秩序也有帮助。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2016年,阮盛铁厘清和细化业务定位,有来医生专门联合三甲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专家,通过短视频方式,生产权威医疗IP。
经过短短4年时间的发展,有来医生已经成为互联网健康科普行业权威内容体量最大、产能最高的平台,并持续引领着行业发展。在网络信息铺天盖地但鱼龙混杂、搜索已经成为网民遇到问题时首选的今天,有来医生一直在努力提高健康信息搜索结果“首条满足率”,即用户搜索到问题后接收到的第一条搜索结果就能帮他解决问题。
有来医生的内容分发平台包括百度、搜狗、360搜索、神马等。
真正跨越鸿沟和矛盾
事实上,医疗科普是一项牵涉面很广的工作。业内大概会分为两种路线:一种是大众类的医学科普,一种是医生间的高端医学科普。医生间的高端医学科普内容,主要是新技术、新疾病趋势、新治疗方式等等。而面向大众的医学科普,主要集中在疾病相关知识方面,包括健康知识、疾病介绍、预防、康复护理须知等等。
除了通过全网分发进行科普,有来医生还在银川试点推进一种科普新模式——“边诊疗边科普”,就是将健康科普融入患者诊疗全流程,即从用户挂号的那一刻开始就要对患者进行科普,而且科普一直伴随诊前、诊中、诊后。这种贯穿于患者就诊全流程的科普,真正在医生、患者之间架起了跨越鸿沟和矛盾的桥梁。
“我们发现很多用户的习惯其实都是出现了健康问题才去想办法解决,而最息息相关的场景就是医院。但医院的体系、科室又庞大又复杂,新患者、甚至是很多老患者去医院就医时都有很多问题搞不明白。于是我们在银川试点‘边科普边诊疗’项目。”阮盛铁说。
有来医生这一科普新模式得到了银川市卫健委及市属医院的支持。阮盛铁介绍,截至目前,有来医生已经联合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银川市妇幼保健院、银川市中医医院、银川市口腔医院等多家医院合计生产了近万集健康科普短视频,全部由副高以上职称专家录制。
科普视频除了接入“银川健康广场”小程序,还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挂号处、分诊台、医生诊室外等多处的电视屏上播放。
目前,科普内容与医院HIS系统深度对接正在推进中。待对接完成后,科普将伴随患者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
诊前:患者挂号后,有来医生随即就把该医生提前录制好的疾病科普视频和就诊须知推给患者,让患者在医院就诊时不慌乱、更有序。
诊中:医生给患者开检查单后,有来医生将马上给患者再推检查科普内容,如为什么要做这项检查、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患者收到检查报告后,系统将再推送检查指标意义解读、数据变化意味着什么等科普内容,让患者明明白白就医、清清楚楚看病。这不仅提升诊疗效率,而且还能提高患者依从性。
诊后:有来医生还将结合患者个人和疾病情况、检查结果等给患者推送诊后须知、用药指导、饮食禁忌、注意事项、复诊提醒等科普,让患者离院后也安心。
“这样全流程、全面的基础科普,既解放了大夫,也让患者掌握了更多自身疾病相关知识。”阮盛铁称,据医院反馈,大夫的接诊时间和医患之间的沟通比以前更高效、也更有序了。
有来医生“边诊疗边科普”模式还改变了以往千篇一律的患者用药注意事项。以往,注意事项大都是不抽烟、不喝酒、少吃辣,比较宽泛。而不同的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来医生推送信息时更加强调内容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即会结合患者的疾病、自身健康程度等做具体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建议患者应该做什么运动、饮食上如何注意、要吃什么水果、应该怎么吃等等。
拉升生命长度
在近日举办的2020腾讯医学ME大会上,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表示:“我们相信,科技应当向善, 与医学结合共同助力消除人类的痛点。以科技守护生命之光,让每个人的健康变得可度量、可管理、可改善。”
今年,ME大会以“痛点”为主题,意图探寻个体、医学、社会的痛点和解决之道,揭示生命与文明的反思与进化,推动医学科普全民普惠。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院士在寄语ME大会中提到,“马化腾先生曾说过,互联网的任务是解决用户的痛点。这跟医学的使命很像,我们是解决人类最根本的痛点,生命之痛。”
在钟南山看来,疫情里人们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互联网界这一大佬腾讯对医疗科普的称赞与追随,再度将医疗科普里的视频、短视频业态推至浪尖。
已经站在风口上的有来医生正在加速版图扩张,近期已新建5家影视基地。
“2016年时,起步特别难。那时,医生们对于短视频科普的认同度还没那么高,而且有的医生专业很强,但对在镜头前讲科普还是会犯怵或不自在。之后,随着互联网医疗的不断发展,医生创业门槛的开放,以及自媒体的出现、短视频的普及,这个市场开始逐渐繁荣了。”阮盛铁称,有来医生所做的医疗健康科普,不仅解决了患者痛点和社会痛点,而且也帮助医生们建立了个人IP、帮医院提升了品牌形象。
2009年,新医改开始实施,以及随着药物政策、医院改革的不断推进,资本们乃至新起的众多医疗形态,都意欲切割利益的蛋糕。当时有专家提出,更好的策略是赋能,而非划分和切割,因为一个越来越有序、有规则的市场,才能容纳众多的生存者。如医疗科普、互联网医疗的进入者们,在赋能原有医疗服务的基础上,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阮盛铁透露,以有来医生目前的业务为延伸,团队也正在福建落地共享门诊和共享医院,希望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个线下共享诊疗的平台。
“患者在看病之前不能真的是一个‘小白’,你不能完全靠咨询医生来‘脱盲’。医生每天回复很多患者的问题,其实大概90%是共性问题。我们把患者教育、健康科普做好了,对于提升诊疗效率、缓解医患矛盾、促进医患和谐,会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编辑:冯磊
举报/反馈

华夏时报

362万获赞 45.5万粉丝
【人道、公益、民生】
华夏时报社,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