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福建的海外贸易发达,官府为了管理对外贸易,建立了市舶司制度。泉州自北宋时期设立市舶司之后,官府在对外贸易中获得较大的利益,为了确保官府的收入,宋代市舶司制度经历多次变化,由此可见当时朝廷对海外贸易的关注。
一、泉州市舶司的建立
宋朝在主要通商港口设市舶提举司,管理海外贸易。泉州初无市舶司,商人赴海外贸易,去南海者,必须在广州市舶司领取凭证;去朝鲜、日本者,必须在明州领证。由于每年只有一次顺风,从福建往广州领证后出海贸易十分不便,一趟贸易,往往需要多费二三年时间。有时遇到广州方面的官员故意刁难,商舶迟迟不得返乡。随着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地方官也要求在泉州设市舶司。《宋史·食货志》记载:“熙宁五年诏发运使薛向曰:‘东南之利,舶商居其一。比言者请置司泉州,其创法讲求之。’”这是宋朝最早探讨在泉州设立市舶司的可能性。
其时宋朝廷在王安石的主持之下,注重各种能够给政府增加收入的方法,所以会有增设市舶司之议。不过,泉州主市舶司尚未建立,朝廷又有沿海各州设市易务之说,而各州设市易务,明显影响了广州市舶司的收入。
“七年令舶船遇风至诸州界,亟报所隶送近地舶司榷赋分买。泉福濒海舟船未经赋买者,仍赴司勘验。时广州市舶亏岁课二十万缗,或以为市易司扰之,故海商不至。令提举司究诘以闻。既而市易务吕邈人舶司,阑取蕃商物,诏提举司劾之。”“九年集贤殿修撰程师孟请罢杭明州市舶,诸舶皆隶广州。”
不过,这一政策是一时性的,各地要求发展对外贸易的呼声不容忽视。几经曲折,最终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十月六日,诏泉州增置市舶”。
不过,由于宋朝面临北方契丹、金国的压力,也要防止可作为武器的铁器输入北方,为此,朝廷严禁商人从海上至契丹等国;其次,中国的铜钱自唐朝开始流出海外诸国,成为国际流通货币,而宋朝铸币,成本高于其市场价值,所以,朝廷也要防止铜钱流出。在这一前提下,宋朝廷对海外贸易船只的管理也是很严格的。不过,尽管如此,由于市舶司管理走上正轨,对泉州的海外贸易还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然而,北宋后期,朝廷中新旧党争激烈导致官府的外贸政策长期摇摆不定。泉州市舶司,时建时废,自崇宁之后,泉州市舶司才趋向于稳定。不过,南宋初年市舶司又一次出现动荡。赵构登基的建炎元年,为了削减官府开支,一度"省诸路提举常平司两浙福建提举市舶司”。然而,市舶司其实能为官府增加财富。南宋时期,国家多事,财政亏空大,因此,虽有废除市舶司之举,很快就恢复。不过,市舶司也曾和其他机构合并过,泉州市舶司一度划归提举茶盐官管辖。随后又重建。
二、泉州市舶司的经营
泉州市舶司多次在被罢除之后重建,是因为泉州市舶司能够给朝廷带来较为可观的收入。建炎四年,当宋高宗逃到杭州、明州一带时,“命福建市舶司悉载所储金帛见钱自海道赴行在”。宋高宗以这笔钱赏赐手下官兵,稳定了军心。事实上,朝廷往往以重金复兴市舶司。建炎二年,为了振兴泉州市舶司,朝廷“赐度牒直三十万缗为博易本。以尚书省言市舶公私兼利,非取于民,自并归漕司亏失数多,市井萧索。土人以并废为不便故”。
为了鼓励番商来华,绍兴六年,“知泉州连南夫奏请: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抽解物货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而能给政府增加收入的市舶司官员往往得到提拔。“其提举福建市舶,前官有以岁市乳香增数授贴职者,公至增至三十八万斤,不肯自言。”
度过南宋初年的不景气之后,泉州市舶司逐渐发展,渐可与广州市舶司并列。随着泉州市舶司的兴起,浙江的市舶司生意逐步消退,朝廷为了节省开支,于乾道二年“罢两浙路提举市舶司”。泉广市舶司给宋朝带来大量的财富。一般认为,南宋时期的泉州市舶司贸易超过了广州市舶司。
市舶司对商船的管理主要目的是抽解与和买,从中获取高额利润。“旧蕃商之以香药至者,十取其四。”如此高的税收,商人却无法拒绝,这是因为,宋代的市舶司制度颇严。
“舶至,帅漕与市舶监官莅阅其货而征之,谓之抽解,以十分为率,真珠龙脑凡细色抽一分,玳瑁、苏木,凡粗色抽三分,抽外官市各有差,然后商人得为己物。象牙重及三十斤并乳香,抽外尽官市,盖榷货也。商人有象牙稍大者,必截为三斤以下,规免官市。凡官市价微,又准他货与之,多折阅,故商人病之。舶至未经抽解,敢私取物货者,虽一毫皆没其余货,科罪有差,故商人莫敢犯。”
然而,在如此之高的税率下,有些官员还会想方设法收取更多的钱财。市舶司官员巧立名目,主要还是为了从中渔猎。官吏从中贪污太多,商人亏本,以后便会转到其他港口,或者不来。导致当地无商可榷。
可见,权势将领私自派船出海,搅乱了市舶司的秩序,朝廷不得不严禁文武高官的私船。另一方面,朝廷时常出台一些政策,减轻商人负担。然而,泉州市舶司在南宋中叶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海货来了以后,地方官员先搜刮贪取,又不给一分钱。所以,商船越来越少,供贡缺绝。许多船只都尽量避开泉州。官吏的贪污带来很大问题,就连一些番商也受到连累。为了扭转这一趋势,朝廷屡屡派出官员整顿泉州市舶司,颜延鲁任职泉州时,“凡阅三年,专以恤民宽属邑为政,始至即捐舶货,诸商贾胡尤服其清”。
嘉定十年,真德秀任泉州知州,他大力整顿市舶司,据其传记,真德秀未到之前,'‘时番舶畏苛征,至者岁无三四。德秀至郡,首宽之”,来泉州的蕃舶每年都有上升,后来达到每年36艘。总之,宋代市舶司的改革,体现了宋代“德治”的特色,也就是说,宋朝最注重的是选什么人去管理市舶司,而不是着眼于制度变革,或者说,制度的变革服从对管理者的选用。
总的来看,宋代福建是官营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它首先体现于官营企业的发展,其实体现于官府对民间工业和商业的管理,官府通过商业经营权的出租,获得极大的利润。因此,宋代官府的收入是历代政府最高的。对福建这样一个处于开发阶段的区域来说,宋代官营企业的大量出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不过,官府对各行业的税收过重,也使各行业的经营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个时代对商人来说,有利的一面在于:民间各种公益事业都有人管理,不利的一面在于:官府在某些领域管得过严,抑制了他们发展的天地。
举报/反馈

泉南书院

3098获赞 392粉丝
专注中国传统文化,埋头为文化铺路
北京九州天勤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