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语:"笑贫不笑娼",其实下半句更现实!不想吃亏就要牢记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流传下来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多年的总结与积累,蕴含着无穷的智慧,更加让人明白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即使在现代,一直流传着一句民间俗语:"笑贫不笑娼",可以说是道尽了生活的不易,可是它的下一句更为经典,那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笑贫不笑娼"泛指在生活中,有些女人为了维持生计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以此来维持生活。当然这只是狭隘的解释,在广义的解释中,"娼"泛指是为了赚取钱财而从事肮脏交易的人。笑贫不笑娼也就是说,人们为了生存不惜去从事那些肮脏阴暗的交易。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奉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很显然,“笑贫不笑娼”违背了中国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此同时它也说出了生活的艰难与困苦。如果生活允许,谁又会违背良心去做那些肮脏的事情呢?
然而它的下一句则是更加经典,告诉人们在为人处世中应该遵循的准则。这下一句是什么呢?
那就是"救急不救穷"。它虽然不揭露社会现象,也没有那么尖锐。人活在世上颇为不易,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坎坷与难处。当我们遇到难处的时候也总是希望能够有人能帮助我们渡过难关,也总会去找身边的亲朋好友寻求帮助。
但是换位思考,当我们身边的朋友或者亲人找我们来寻求帮助的时候。那么,我们是帮还是不帮呢?是救还是不救呢?
而这句俗语就教会了我们一个援助准则,那就是——"救急不救穷"。我们可以衡量一下,寻求帮助事情是不是着急?如果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那么我们即使倾尽所有去帮助那也是理所应当的,因为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挽回一个人的生命,能够挽回一个家庭。
但是如果是因为贫穷生活过不下去了,三番五次的来寻求帮助,那么即使自己的手头再宽裕也不能轻易出手。虽然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但是我们也要考虑清楚。否则我们几次三番的帮助,换来的并不是对方的感恩而是埋怨。也许有人会问:"这是为什么呢?"那就让笔者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吧。
在很久以前,有两户人家他们是邻居平时关系非常好,其中一家人省吃俭用又勤奋肯干小日子过得非常好。而另一家日子过得就紧一些。原本这两家各过各的日子,没什么恩怨。
可是天公不作美,有一年天降灾祸导致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而这穷的一家没有余粮平时日子过得就紧巴巴的,更没有什么积蓄,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他们只好在家等着饿死。而富人的家里还有很多粮食,想着大家邻居一场,便给邻居家送了一升米应急救了一家人的性命。
这一家人非常感激这个邻居,于是便到邻居家去道谢。在交谈的过程中,富人听说这家人次年的种子还没有着落,善心大发便对邻居说:"反正我家里还有很多,再给你一斗吧。"穷人千恩万谢地拿走了。可是到家里他越想就越不是滋味,心想:才一斗能干什么啊?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够地里的种子,他们家那么富有为什么不多给我点呢?于是便心生怨怼四处说邻居的坏话。
这些话传到了富人的耳朵里非常生气,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屡屡帮助邻居,换来的却是邻居的怨恨,从此两家便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来。
人与人相处就是这样,当他快要饿死的时候你雪中送炭,给他一升米将他从死亡殿中拽了回来,他会把你当作救命恩人,因为你在他最危急的时候救了他。
可是如果你看他可怜屡屡帮他,久而久之他便形成了习惯,他认为你为他做什么都是应该,他会向你索取更多。一旦你不给他,那么原本的好朋友变成了形同陌路的仇人。这便是"救急不救穷"。
由此可见我们的老祖宗总结的是多么的精辟,道尽了人间的苦楚和为人处世之道!
推荐书籍:
如果你对这些俗语老话之类的感兴趣,不妨看看这本书。都是经过筛选,在今天也比较适用的,一些为人处世、健康养生、品行修养等等口耳相传的生活智慧,并且都有相关的解释以及小故事。
书籍本身的装订质量也不错,硬壳精装的,49块钱厚厚一本,总之值得一读!
举报/反馈

王牌太史

23.9万获赞 2.1万粉丝
我有很多历史故事想和你分享~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